- 许金波;叶雨欣;关高明;柳晓俊;蒋辽川;
采用水热法在碳布(CC)基底负载TiO_2三维纳米棒阵列材料,再通过电沉积法负载MnO_2纳米片,从而制备得到MnO_2/TiO_2/CC复合光催化材料。X射线衍射(XRD)结果表明复合材料的特征衍射峰分别与TiO_2和MnO_2匹配,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观察其介观结构表现出两种半导体相复合。紫外可见漫反射的实验结果表明MnO_2与TiO_2的复合极大增强了对可见光的吸收,并减小了TiO_2禁带宽度,能够降低电子-空穴复合率。交流阻抗结果说明复合材料的传荷阻抗减小,这有利于提高光生电子-空穴对的分离。光催化降解亚甲基蓝的结果表明MnO_2有效提升了TiO_2/CC材料光催化的降解性能。
2025年12期 v.53 19-21+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0K] - 邰盛彪;李明杰;叶涛;张梦旭;钱颖;
考察了助剂钾和锡及其含量对Pt/Al_2O_3丙烷脱氢催化剂物性及脱氢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单独添加助剂钾和锡均可明显降低催化剂积炭量,同时添加钾和锡积炭量可进一步降低。添加助剂后丙烷转化率、丙烯选择性及催化剂稳定性均明显改善,添加助剂对催化剂物性基本没有影响。对钾和锡含量进行了系统优化,在此基础上,以优化后的钾和锡含量制备了Pt-Sn-K Al_2O_3丙烷脱氢催化剂,并与目前国内市场上广泛使用的同类进口对比剂进行了长时间性能考察,自制的Pt-Sn-K/Al_2O_3丙烷脱氢催化剂综合性能优于同类进口对比剂,表明自制催化剂具有良好的市场应用前景,有望取代进口催化剂。
2025年12期 v.53 22-24+1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2K] - 宋明蔚;张茹佳;左晟宇;姜佩男;那立艳;张丽影;
以酪氨酸为结构基础,合成了四种细菌群体感应信号分子N-酰基高丝氨酸内酯(AHL)的结构类似物——酪氨酸脂肪醛席夫碱:Try-7、Try-8、Try-10、Try-12。利用红外光谱、核磁氢谱和碳谱以及质谱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以粘质沙雷氏菌为指示菌,考察了四种化合物对其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酪氨酸脂肪醛席夫碱的浓度越高,脂肪醛碳链长度越短,对粘质沙雷氏菌生长的抑制能力越强,其中Try-8的影响最强。
2025年12期 v.53 25-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9K] - 杨紫博;杨丽霞;王林玉;李建业;刘雷;耿付江;牛亚楠;
超级电容器作为一种绿色的储能装置,对实现“可持续发展”、“绿色中国”的战略目标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对于超级电容器而言,电极材料性能的优劣决定着超级电容器的容量的高低以及循环寿命的长短。在本研究中,根据镍钴硫化物与氢氧化物的溶解度差异,采用绿色环保的室温硫化法(room temperature sulfide,RTS),通过控制反应条件,制备不同形貌的以活性炭纤维(ACF)为核,NiCo_2S_4为壳的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ACF/NiCo_2S_4),进行了一系列电化学测试。结果表明,孔隙丰富和蜂窝状材料表现出更大的比电容、更小的阻抗、更稳定的倍率性能。当电流密度为1 A/g时,其比电容值高达1682 F/g,是一种具有广阔应用前景的电极材料。
2025年12期 v.53 28-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3K] - 周靖;韩靖;赵君文;
结合电化学阻抗谱、扫描电镜、透射电子显微镜和慢应变速率拉伸机等研究了7050-T74铝合金不同热暴露状态下的3.5wt%NaCl溶液中的力学性能及腐蚀行为。结果表明:室温至150℃范围内合金主要维持GP区、η′相和η相共存状态,析出相尺寸及无沉淀析出带宽度保持稳定;超过150℃后η′相逐渐转变为η相并显著粗化,平均直径由15.96 nm增至30.36 nm,其中190℃时以多级相变为主导,280℃时则转为Ostwald熟化机制控制,晶界η相长轴尺寸从77.4 nm剧增至221.6 nm,无沉淀析出带宽度由86.4 nm扩展至145.5 nm。随着温度从25℃升至280℃,合金在3.5wt%NaCl溶液中的抗应力腐蚀性能持续恶化,应力腐蚀敏感性指数由8.4%升至18.6%,这主要归因于析出相粗化、无沉淀析出带拓宽及晶界弱化的协同作用。7050-T74铝合金抗应力腐蚀性能随温度升高呈规律性下降,优劣顺序为100℃>150℃>190℃>280℃。
2025年12期 v.53 32-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52K] - 董建萍;杨留杰;赵振伦;武君君;刘静;姜立忠;
尼龙66具有机械强度高,自润滑性好、耐磨性优良的特点,但尼龙66容易热降解交联,在高温下停留时间长,易发生交联现象,本文通过对尼龙66聚合物的不同温度条件下TG对比分析,280℃时,尼龙66初期凝胶量较少,随着时间增加,凝胶产生速度加快,说明产生了某种物质,促进了凝胶的产生。随着温度的升高,尼龙66在290℃以上时,其凝胶产生极剧加速,在310℃以上,其分解速度明显加快,说明尼龙66聚合物分解与凝胶产生不同步。
2025年12期 v.53 40-42+1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9K] - 柳旭峰;
以高分子量侧链聚醚大单体的合成为基础,联合丙烯酸和自制第三吸附单体,合成了一类新型的超早强聚羧酸减水剂。通过核磁氢谱、凝胶渗透色谱等方法研究了超早强聚羧酸减水剂的结构,并对这类早强减水剂性能进行了性能测试。研究结果表明,侧链长度的不同会影响早强减水剂在水泥砂浆中的减水和保坍能力。引入长侧链聚醚有利于水泥砂浆早期强度发展,但不同侧链长度聚醚对后期水泥砂浆的强度影响几乎相当。
2025年12期 v.53 43-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1K] - 罗恒;吴勇基;贾唤生;熊彬彬;石肖;
以氢氧化铁和磷酸为原料,共沉淀法反应合成二水磷酸铁。研究磷铁投料比、反应温度、磷酸浓度、搅拌速度等条件对粒径铁和磷比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磷铁投料摩尔比1.2,反应温度85℃,磷酸浓度14%,搅拌速度200 r/min条件下。最后得到的FePO_4·2H_2O粒径D_(50)为2.5μm,铁磷比0.975,形貌为纳米片状结构,具有良好的表征。
2025年12期 v.53 46-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4K] - 潘皓亮;刘翠霞;
高性能中温相变材料是实现太阳能高效转换的基础和关键。糖醇作为高能量密度的中温相变材料具有较大的过冷度。本研究通过极性小分子与赤藓糖醇的共晶作用,获得了高焓值、低过冷度的共晶相变材料。相变行为和结构演化表明,低含量的甘油可以有效降低过冷度,保持较高的焓值,这是由于结构相似,有大量的异相成核位点,成核自由能低。在此基础上,将共晶相变材料封装在膨胀石墨中用于光热存储。复合材料的光热转换效率达到72%,并在适宜的温度下释放热量用于建筑供暖,在可再生能源利用领域具有巨大的潜力。
2025年12期 v.53 49-54+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82K] - 许惠芳;赵秀娟;魏福庆;邸麟婷;秦晨元;李伟;王文英;
对三种不同MFR低密度聚乙烯树脂进行基本性能、分子链结构、分子量及分布、熔融结晶行为、透明性能、加工流变等性能测试分析、比较。结果表明,随着熔体质量流动速率增大、分子量降低、结晶度增大、熔融温度、结晶温度升高,拉伸性能、雾度、表观黏度、剪切应力呈降低趋势。因此,下游加工过程中需要提高产品透明性能推荐选择高MFR树脂,需要提高力学性能推荐使用低MFR树脂,并且使用过程中根据MFR的变化对加工温度等工艺条件进行相应的调整。
2025年12期 v.53 55-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9K] - 杨梅;雷钦;刘筱彤;任海洋;杨诗雨;叶丞;
本文运用CFD软件中的FLUENT模块研究了当重力系数为0时,不同热流密度下的换热情况,得到了湍流强度和密度随y+的变化关系曲线;研究了不同重力系数下的换热情况,得到了壁面温度和换热系数沿管道长度的变化关系曲线;比较了密度为常数时,不同倾斜角度下的换热情况,得到了壁面温度和换热系数随流体温度的变化情况;比较了密度为常数,重力系数为0,和正常情况下的换热系数,得到了壁面温度和换热系数随流体温度的变化情况。通过比较,得到结论:浮升力对湍流动能的抑制作用强于流体热加速度。
2025年12期 v.53 58-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5K] - 张正威;娄正松;
通过熔盐法制备出粒径较小,尺寸均匀的铁酸镧钙钛矿纳米材料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电化学测试结果表明循环性能稳定,在200 mA·g~(-1)电流密度下首圈可达700 mAh·g~(-1)左右的比容量,且从5~100圈的过程中保持250 mAh·g~(-1)左右的比容量并且没有下降趋势。倍率性能测试时经过不同电流密度运行10圈最后回到初始电流密度时比容量仍有较大的回复,说明LaFeO_3具有较高的化学可逆性。
2025年12期 v.53 61-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0K]
- 陆俊鸿;何阳;黄晓亮;李映新;
优化回流法提取五指毛桃总黄酮的工艺以及评价其抗氧化和抗酪氨酸酶活性的能力。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设计正交试验优化五指毛桃总黄酮的提取工艺,测定五指毛桃总黄酮对DPPH、ABTS~+自由基清除率和酪氨酸酶抑制率,计算半数抑制浓度(IC_(50))。回流法提取五指毛桃总黄酮的最优条件是80%乙醇、液料比1:80 (g/mL)、回流时间1.5 h,在此条件下平行提取三次五指毛桃总黄酮,得到总黄酮提取率为(8.335±0.116) mg/g,RSD为1.4%。五指毛桃总黄酮对DPPH、ABTS~+自由基的清除率和酪氨酸酶的抑制率与浓度呈现正相关,IC_(50)分别为234.81μg/mL、32.05μg/mL、576.55μg/mL。该提取方法可行、工艺条件可靠,五指毛桃总黄酮在体外具有良好的清除DPPH、ASTB~+自由基能力和抗酪氨酸酶活性能力。
2025年12期 v.53 65-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8K] - 李军山;马毅;严新星;
氢氧化锂是一种重要的化工材料,广泛应用于锂电池等行业。电池级氢氧化锂含有一个结晶水,在生产过程中容易附带部分附着水,在生产包装之后容易团聚结块。在生产时降低附着水的含量能够有效地降低结块风险,保持产品的流动性。微波瞬时干燥具有速度快、对产品几乎无损伤、能耗比较少等优势,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因此,研究利用微波辐射快速干燥单水氢氧化锂,分析了多种因素对氢氧化锂脱水率的影响。
2025年12期 v.53 69-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5K] - 马靖如;余佩;张思懿;李颖;禹金轩;
运用响应面法设计一种含有异黄酮、烟酰胺、果胶和茯苓多糖提取物的润肤美白护手霜。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选取苹果果胶添加量、异黄酮添加量、茯苓多糖提取物添加量和烟酰胺添加量四个因素,并以感官综合评分为响应值,采用响应面法优化制备工艺。研究结果表明,当果胶添加量为0.7%,异黄酮添加量为2.27%,茯苓多糖提取物提取物添加量为5.55%,烟酰胺添加量为4.6%,所制备的护手霜具有优异的质地,易于涂抹和吸收,同时可以提升手部肌肤的亮度和均匀度,该研究为未来进一步开发和改进润肤美白产品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2025年12期 v.53 72-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91K] - 李丹蕾;陈雪菲;卢森华;黄飘玲;何瑞婷;韦安达;梁爽;
响应面法对六方藤总黄酮的提取工艺进行优化,以总黄酮提取率为考察指标,对提取温度、乙醇浓度、料液比、提取时间四因素进行考察,利用Box-Behnken对试验进行四因素三水平的响应面法优化,并测定六方藤总黄酮的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六方藤总黄酮最佳提取工艺为提取温度70℃,乙醇浓度70%,料液比1:50 (mL/g),提取时间60 min,此条件下六方藤黄酮含量为22.24 mg/g。在浓度为0.04 mg/mL时,对DPPH自由基清除率为80%。优化后的六方藤总黄酮提取工艺稳定可行。
2025年12期 v.53 78-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6K] - 梁淑娴;段志芳;江美仪;林冰雯;李紫莹;
本项目拟以荷花花瓣为研究对象,采用回流法、沉淀法、柱层析法、制备薄层色谱法等方法得到样品,以清除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自由基作用为活性筛选模型,并通过理化性质及仪器分析等手段,进而鉴定出中药荷花花瓣中抗DPPH自由基的高活性和高含量化合物组分的结构。研究发现,荷花花瓣中无水乙醇和甲醇的提取部分对DPPH自由基的捕获表现出良好的活性,分别从中筛选出了一个主要单体,其清除自由基活性较好并与浓度呈相关性,浓度越大清除率越高,经过系列理化性质测试及采用精密仪器分析方法进行深入分析,最终鉴定出了两种化合物——山柰酚和槲皮素。
2025年12期 v.53 84-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3K] - 潘琳;林芳;朱跃芳;何蓉;刘芳;颜晓维;陈珉珉;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HPLC-ICP-MS)同时测定中药饮片水蛭中亚砷酸根[As(Ⅲ)]、砷酸根[As(Ⅴ)]、一甲基砷(MMA)、二甲基砷(DMA)、砷甜菜碱(As B)和砷胆碱(As C) 6种砷形态的检测方法。数据显示As(Ⅲ)、As(Ⅴ)、MMA、DMA、As B和As C在1~100μg·L~(-1)线性范围内关系良好(R>0.997);加标平均回收率为83.3%~116.9%,相对标准偏差为2.4%~5.3%。结果表明该方法简便可行,准确度高,专属性强,可用于水蛭中砷形态的含量测定。
2025年12期 v.53 88-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0K] - 杨艺晨;张源航;胡紫萱;王静;穆妮;庞海霞;
利用乙酰丙酮与Fe~(3+)可形成稳定的配合物Fe(C_5H_7O_2)_3,该配合物在470 nm处产生最大吸收。但乙酰丙酮与Fe~(2+)不反应,当向乙酰丙酮与Fe~(2+)的无色酸性混合体系中加入亚硝酸盐时,由于亚硝酸盐在酸性条件下将体系中的Fe~(2+)部分氧化成Fe~(3+),Fe~(3+)与乙酰丙酮络合,溶液由无色变成红色,从而实现对NO_2~-的目视识别,且体系在470 nm处的吸光度值与加入的NO_2~-浓度成一定线性关系,由此建立一种快速识别与检测NO_2~-的新方法。在实验确定的最佳条件下测定水溶液中NO_2~-的线性范围为8.0×10~(-6)~1.8×10~(-4) mol/L,测定回收率在94.5%~105.9%之间。该方法用于肉类罐头中的亚硝酸盐测定,结果令人满意。
2025年12期 v.53 91-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7K] - 叶银坚;贾锾锾;陈俊帆;林卓填;刘艳清;汪洪武;
基于单壁碳纳米角修饰玻碳(SWCNHs/GC)电极,构建了高灵敏度的噻虫嗪电化学传感器。该传感器对噻虫嗪的电化学还原具有显著的催化性能,可实现对噻虫嗪的快速检测分析。利用循环伏安法(CV)和差分脉冲伏安法(DPV)技术探究在单壁碳纳米角修饰电极上噻虫嗪的电化学行为和反应机理。采用通过单因素实验对电化学测试条件进行优化。在最优条件下,噻虫嗪在SWCNHs/GC电极上检测的线性范围为0.1~10μM,检出限为0.017 6μM。SWCNH/GC电极制作简单,重复性好,灵敏度高。采用该传感器对糙米样品进行噻虫嗪添加回收试验,其平均回收率在80%~110%,证明该电化学传感器在实际样品检测中具有可行性。
2025年12期 v.53 95-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8K] - 庄晓佳;凌妹燕;柳滢春;
在消费者对防晒产品安全性关注度日益提升的背景下,探究天然中草药提取物的紫外吸收能力即防晒性能至关重要。该文选取黄芩、红景天、沙棘、白芨这四种具潜在防晒效果的天然中草药为研究对象,制备中草药提取液,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法测定分析中草药提取物的紫外吸收特征。将四种中草药分别添加至基础乳液配方,配制不同浓度(1.50%、3.00%、4.50%、6.00%)的单一中草药提取物防晒乳液,进而评价分析其防晒效果。结果表明:(1)四种中草药提取物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紫外光谱吸收特性;(2)在280~400 nm内,白芨提取物在四种中草药提取物中平均吸光度值最大,沙棘提取物的平均吸光度值最小;(3)随着中草药提取物含量的增加,UVB区的吸光度值也随之上升。分别添加相同质量分数4.5%的四种中草药提取物于乳液配方时,在UVB区均达到较小防护紫外线效果,添加质量分数达到6.0%时,在UVB区的吸光度值均超过1.0,达到较佳的中等防护紫外线效果。
2025年12期 v.53 101-103+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7K] - 杜英;
为准确测定土壤中的草甘膦,建立了一种土壤样品经ASE提取、浓缩和衍生,GC-MS分析土壤中草甘膦的方法。样品经超纯水ASE提取,旋转蒸发干燥至近干,再经氮吹的方式至干燥无水,通过二碳酸二叔丁酯和三乙胺试剂进行衍生,气相色谱分离,质谱法进行定性定量。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达到准确定量的效果,方法的检出限为0.08μg/kg,草甘膦回收率再回收率为75%~85%,相对标准偏差RSD为3%~4%,该方法操作简单、线性良好、精密度高、测定结果准确,可满足土壤中草甘膦的检测要求,为完善土壤草甘膦的监测技术及监测标准体系提供技术参考。
2025年12期 v.53 104-1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5K] - 李胜楠;吴雨舟;李雪彤;潘诗琪;王婷;
以黄酮提取率为评价指标,探讨利用超声波辅助提取艾叶中黄酮的最佳工艺条件。在确定最佳单因素条件上,分别研究了乙醇浓度、料液比、超声波处理时间和浸泡时间对艾叶黄酮提取量的影响程度,进而确定最佳的提取工艺流程。通过进一步研究黄酮类化合物对于羟基自由基的清除效率,可以深入探索其在抗氧化方面的潜力。分析结果显示,艾叶中黄酮的最佳超声波萃取条件包括了40%的乙醇浓度、1∶35的料液比和90 min的提取时间,以及先前的60 min浸渍过程。在这样的参数下,观察到了高达2.24%的黄酮提取率。此外,还进行了针对性的抗氧化活性测试,发现从艾叶中提取的黄酮溶液对于羟基自由基的去除效果显著,达到了70.9%。
2025年12期 v.53 107-1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4K] - 隋天娥;
根据烷基汞的理化特性,参考现有国家标准检测方法,对水样中烷基汞的检测技术进行了改进研究。实验参数经仪器条件可行性验证后进行了优化,将进样口温度调至220℃,检测仪器温度调至250℃。建立了本实验室适用的烷基汞改进检测方法,并对试验结果进行了详细的报告和分析。改进后的气相色谱法在技术上适用于水中烷基汞的准确测定,在经济上高效且成本可控,为相关领域的检测工作提供了兼具技术优势与经济价值的实用方法,同时并未否定现有标准,而是在其基础上进行优化提升。
2025年12期 v.53 110-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0K] - 张小闽;
基于液相色谱-三重四级杆串联质谱技术,建立了饮用水中9种卤乙酸的分析方法。样品在ACQUITY UPLC HSS T3色谱柱上进行分离,采用0.01%甲酸溶液-甲醇流动相体系,电喷雾负离子模式,外标法定量分析。实验结果表明:9种卤乙酸线性关系良好,R2均大于0.99,检出限为0.014~0.049μg/L,定量下限为0.060~0.196μg/L;加标回收率为95.6%~109%,相对标准偏差(n=7)为1.06%~5.78%。该方法重现性佳、灵敏度高,可用于饮用水中痕量卤乙酸的检测,对提升饮用水安全提供了技术保障。
2025年12期 v.53 114-117+1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6K] - 姚俐如;王泽理;刘红海;吕长平;王志才;谭涛;李山;王洪波;
建立了高压微波消解-ICP-MS法测定烟用二醋酸纤维素丝束中钛含量和6种重金属残留量的方法,通过优化了样品前处理方法,测定了二醋酸纤维素丝束中钛含量及重金属元素残留量。结果表明:采用高压微波消解和硝酸-过氧化氢体系对二醋酸纤维素丝束样品消解效果佳,方法检出限小于0.63μg/L,加标回收率96.0%~105.5%,精密度小于7.7%。该方法样品前处理简便效果好、灵敏度高、检测结果准确可靠,适合于二醋酸纤维素丝束中Ti、Cr、Ni、As、Se、Cd、Hg和Pb的测定,可用于二醋酸纤维素丝束产品质量安全控制。
2025年12期 v.53 118-1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2K]
- 洪猛;赵俊娜;代永超;廖科林;刘素婷;嵇慧慧;
采用UASB添加填料这一新型反应器形式处理污泥干化冷凝水,考察了在高负荷条件下活性污泥系统对有机物的去除及脱氮效果。研究发现:在高负荷条件下,反应器初期出水出现了亚硝态氮积累,进水C/N提高后,出水亚硝态氮减少,总氮去除率(NRE)和有机物去除率(ORE)快速上升。而增大曝气速率后,出水亚硝态氮增加,ORE快速下降。结果表明:反应器在高负荷条件下通过逐步建立短程硝化反硝化体系实现了污泥干化冷凝水高效的有机物去除及总氮去除。
2025年12期 v.53 122-124+1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15K] - 丰剑桥;赖西聪;叶明强;朱泽民;
简要介绍了KTEBIS工艺原理及其在鄂尔多斯某城市污水厂扩容提质工程中的应用,KTEBIS工艺是一种适用于北方高寒地区污水厂扩容提质的低氧生化工艺。应用KTEBIS工艺提质改造后的鄂尔多斯某市政污水处理厂在原生化池容不变的基础上,通过增加高效的曝气系统、精确的溶氧控制系统、大比例污水循环推流系统及独特的复合载体等,使其处理水量由20 000 m~3/d提升至26 000 m~3/d,对COD_(Cr)、氨氮、总氮、总磷等指标的处理效果也进一步得到提升,污水厂扩容提质效果明显。改造后的污水厂仅通过二级处理工艺其出水COD_(Cr)、氨氮等指标就可稳定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中一级A标准。同时应用本技术扩容改造污水厂投资也较新建较低,经济效益明显。
2025年12期 v.53 125-1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7K] - 张飞;李明;
以颗粒材料投加控制MBR膜污染为核心,系统探究了活性炭(GAC)、PVA海绵和二氧化硅颗粒对膜污染阻力及能耗的影响机制。实验分析发现:活性炭颗粒对可逆污染的控制效果随粒径增大而显著提升,归因于剪切力增强与吸附特性协同作用;PVA海绵凭借高比表面积与强亲水性,在粒径匹配时可将可逆污染阻力降低60%,同时减少不可逆污染转化;二氧化硅颗粒因缺乏吸附能力,仅依赖剪切力冲刷,可逆污染控制效果最差。能耗分析表明,PVA海绵投加可使比能耗产水量降低50%以上,活性炭通过污染负荷削减实现能耗优化,而二氧化硅效果有限。研究表明,PVA海绵在污染控制与能效提升方面综合表现最优,为MBR系统高效稳定运行提供了材料选择与优化方向。
2025年12期 v.53 130-1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7K] - 陈伟;朱海浪;闫宏艳;王柳;
煤化工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污水含有多种有害化学物质,如类烷烃、芳香烃、含硫、含氰及氨类物质等,对环境构成严重威胁。煤化工污水根据含盐度不同,可分为有机污水和含盐污水。循环水处理系统是煤化工企业节约水资源、减少污染的关键节点,但化工装置的泄漏会显著增加污水中的有害化学物质,导致处理困难,增加企业成本,并影响生产效率和经营效益。泄漏的化学物料,如甲醇、天然气和苯等,会破坏循环冷却系统,降低传热效率,增加能源消耗。本文围绕煤化工装置泄漏物料对循环水处理的危害展开简要阐释。
2025年12期 v.53 134-1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7K] - 李顺平;
在我国,化工行业的有机废气对大气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危害。本文分别介绍了非氧化法和燃烧氧化法两大类技术,分析了每一种技术的工艺流程、适用范围、技术优缺点等。认为选择何种VOCs治理技术,不仅要考虑有机废气的浓度、组分、特性,还要考虑其经济性能以及满足的排放标准等。今后环保要求越来越严格,VOCs的排放标准会越来越高。采用二种或者多种工艺的技术组合处理有机废气时,其综合性能一般优于采用单一技术的效果。科技工作者的研究方向将是针对不同组分的有机废气,综合不同VOCs处理技术的优势,提高系统的稳定性、降低系统热损失,开发出脱除效率高、综合成本低的VOCs治理技术。
2025年12期 v.53 137-139+1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3K] - 李欣娟;周睿;
净水厂的生产废水及污泥已逐渐成为环境污染的重要污染源,因此对净水厂污泥进行处理是非常重要且必要的。本文主要介绍了安徽某净水厂的工程概况及现状,通过分析和比选确定该净水厂的污泥处理工艺,并对其处理工艺进行设计,对其处理效果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净水厂内排泥水回收利用不仅可以避免环境污染,而且可以提高资源的利用率,为以后类似的工程设计提供参考。同时,本文对该项目的建筑设计和节能设计做了简要介绍,节能设计从工艺、建筑、电气、节能、管理等几个方面进行,并对其能耗量进行分析,优于类似工程的能耗标准,为以后相关的工程设计提供思路。
2025年12期 v.53 140-1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8K] - 夏丽星;柯鹏振;张廷洲;朱娟;郑振飞;韩芳利;叶力华;
将斧头湖咸宁湖心近4年的化学需氧量、高锰酸盐指数、五日生化需氧量、总磷和溶解氧月均值进行相关性分析,通过相关系数分析和F检验,表明上述5个指标之间显著相关,溶解氧与化学需氧量、高锰酸盐指数、五日生化需氧量和总磷存在负相关,其余指标之间存在正相关。在进行斧头湖咸宁湖心监测时,可通过溶解氧值与它们的一元线性回归方程来初判它们的数值,也为审核该点位数据的合理性及水质评价提供了技术支撑。
2025年12期 v.53 143-1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3K] - 张文凯;屈黎明;屈桂洋;
近年来,水资源短缺问题越来越严重,煤化工产业是耗水量非常大的行业,如果不对其所产生的废水进行妥善处理,就会进一步加剧水资源紧张的局面,而且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提升,我国也开始倡导可持续发展战略,所以加强对新型煤化工废水排放的处理,既能够响应环保的需求,又能够降低企业生产的成本,减少环境污染,推动煤化工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着重分析了新型煤化工废水零排放的技术问题和技术路径,并探究了新型煤化工废水零排放技术问题的解决思路,旨在为煤化工废水零排放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推动煤化工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协调统一。
2025年12期 v.53 147-1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4K] - 朱君燕;张亚运;陈柳;姚芊芊;罗正浩;吕仁亮;
随着可持续发展观念的不断加深,人们愈发重视水体污染问题。但科技的高速发展致使水资源污染愈发严重,其中水体重金属污染尤为突出。重金属如铅、汞、镉等具有不可生物降解性且毒性持久,能长期存在于环境中,对土壤、水源以及空气造成严重污染,进而对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构成重大威胁。近年来,重金属污染的治理受到了广泛关注。本文简要概述了重金属废水的来源及危害,重点介绍了重金属废水的处理方法,包括化学沉淀法、溶剂萃取法、膜分离法、吸附法和离子交换法,探讨了未来重金属废水治理的方向,旨在为解决这一全球性环境问题提供新的思路和解决方案。
2025年12期 v.53 150-1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7K]
- 王贝;刘桂艳;刘澳;
以对硝基苯甲酸为起始原料,采用先酯化后还原的方法制备苯佐卡因。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利用响应面法对关键步骤还原反应进行工艺优化。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对还原反应收率影响最大的三个因素:锡粒与对硝基苯甲酸乙酯的摩尔比、还原反应时间、无水乙醇用量。然后以这三个因素和还原反应的收率作为中心面进行响应面法分析。确定还原反应最佳反应条件为:锡粒与对硝基苯甲酸乙酯的摩尔比为2.3:1、还原反应时间为41 min、无水乙醇用量为28.5 mL。酯化收率95.0%,还原收率73.0%,总收率69.35%。最终产物经熔点确证,熔点为87~90℃,文献值为88~91℃,产物的结构经红外光谱法表征。优化的苯佐卡因合成工艺原料价廉易得、操作简便、绿色环保,适合工业化放大生产。
2025年12期 v.53 167-169+2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4K] - 常嘉汶;徐艳;王慧玟;李艳;孙文滔;冯路顺;李素芝;
从膦酸酯配体出发,和单一手性锰席夫碱在水热条件下,自组装合成得到零维四核手性锰席夫碱膦酸酯配合物,[Mn_2(R,R-salcy)_2(5-pncee)](1)(5-pncee H_2=5-萘膦酸-1-甲酸乙酯,R,R-H_2salcy=R,R-环己基水杨醛)。采用X-射线单晶衍射、元素分析、红外光谱、X-射线粉末衍射、热重分析表征配合物的结构与热稳定性。晶体结构分析显示:该配合物结晶于三斜晶系,手性空间群P2_1,a=20.8681(4)?,b=12.048 9(2)?,c=21.3112(4)?,α=90o,β=90.978(2)o,γ=90o。其不对称单元含有四个晶体学独立的Mn~(3+)离子和两个膦酸酯配体5-pncee~(2-)。Mn1,Mn2,Mn3和Mn4,它们均是由与三个氧原子两个氮原子配位,形成五配位畸变四方锥配位环境,每个Mn~(3+)的赤道平面被席夫碱配体salcy~(2-)上两个O和两个N原子占据,轴向位置则由来自膦酸酯配体5-pncee~(2-)的一个膦氧原子配位。双核分子之间通过范德华作用力堆积成三维结构。
2025年12期 v.53 170-1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8K] - 武洋仿;张盛;
随着健康、绿色、环保等理念不断受人青睐,天然、纯手工制作的手工皂日渐受到消费者喜爱。本文将基础油中加入山茶油和把具有抗炎、抗氧化、修护敏感肌等功能的洋甘菊提取液作为添加物加入手工皂中,优化手工皂的性能。通过检测硬度、起泡力及泡沫稳定性、去污力、pH值、水分及挥发物等多个检测项目,并邀请大众对皂的柔滑度、洗感、泡沫丰富度等5种性能进行感官评价,研究表明手工皂组成配比为橄榄油:椰子油:棕榈油:山茶油=4:3:2:1,洋甘菊提取液添加量为20%,制备出的手工皂性能更佳;去污力最佳,泡沫丰富且稳定,水分及挥发物的含量等性能指标均符合国家标准。
2025年12期 v.53 173-1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5K] - 王新;贲晓燕;张婷婷;
为满足现在对建筑及交通节能降耗的需求,本文根据纳米银材料特性,结合隔热窗膜制备工艺制备了新型纳米银窗膜,通过调整纳米银窗膜的膜层结构及纳米银镀层的厚度形成不同规格的样品,对不同结构及规格下的纳米银窗膜样品的表观、光学、隔热(温度)、隔热(红外线)、信号屏蔽性能进行了测试及对比,测试结果表明:制备的纳米银窗膜在保持着良好的表观及光学性能的同时,兼具有良好的隔热节能,并且不影响高效通讯,具有较高的实际应用价值。
2025年12期 v.53 176-179+2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6K] - 蒋伟;李海洋;夏诗宽;傅胜辉;刘彬;
采用共沉淀法以TiO_2为载体制备系列V/Cu催化剂,以乙醇与空气为原料,在固定床反应器上探究了影响反应的因素,结果表明:负载金属组分为V(2wt%)/Cu(0.5wt%)时催化效果最佳,且反应温度为450℃、床层空速60 h~(-1)、氧醇比为0.41、系统压力为60 k Pa时,乙醇转化率达到83.3%,乙醛收率达到96.9%。在连续反应了360 h后,催化剂仍具有良好的活性,乙醇转化率维持在80%以上。
2025年12期 v.53 180-1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7K]
- 李美颜;白艳;
传统的实验教学受到实验空间、设备台套数、安全性等限制,导致实验教学过程无法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创新能力和学习效果。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将传统实验教学情景呈现,有效地解决传统实验教学面临的问题,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本课题将锂电池工业化生产过程通过虚拟仿真实验和实践相结合,实现以实补虚、虚实互补作用,探索虚拟仿真实验与实践相结合的锂电池工业化生产在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中实验教学改革成效。
2025年12期 v.53 183-185+1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0K] - 单学凌;吴敏娴;陈艳丽;刘文杰;
设计了二氧化锡-镍铁双层氢氧化物复合材料的合成及其催化电解水性能评价的教学实验。通过电沉积法在泡沫镍电极表面沉积镍铁双层氢氧化物,随即再通过水热法负载二氧化锡纳米粒子,得到二氧化锡-镍铁双层氢氧化物复合材料。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粉末衍射对复合材料进行表征,通过电化学手段对其电解水催化性能进行评价。该综合性实验有助于学生掌握电沉积法和水热法这两种材料合成的常用方法,也可以让学生熟悉和掌握常用分析仪器的操作以及数据分析方法,巩固学生的理论知识。
2025年12期 v.53 186-188+1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4K] - 田颖;赵国智;刘明;
针对目前通用的高校教材及相关文献中,对于孔板流量计、文丘里流量计和转子流量计测量原理的解析存在着问题和谬误,本文详细地讨论了三种流量计的流量测量原理,比较了三种流量计的区别和联系,对高校教材中普遍存在的相关错误进行了纠正。孔板流量计局部阻力损失大,机械能不守衡,伯努力方程不成立,应采用机械能衡算方程来分析其流量测量原理;文丘里流量计阻力损失较小而可以忽略,机械能近似守衡,可以采用伯努力方程分析其流量测量原理;转子流量计因转子对流体的扰流而消耗了机械能,机械能不守衡,伯努力方程不成立,转子在重力、浮力和曳力作用下受力平衡,可以采用力的衡算方程来分析其测量原理。
2025年12期 v.53 189-1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4K] - 方伟光;王俊杰;高山;葛琦;李真;
结合电催化剂的发展现状和化学专业实践教学的改革需求,设计了多孔碳包覆Ni掺杂Mo_2C纳米粒子电化学析氢催化剂的开发实验项目。阐述了实验设计原理,组织了催化剂合成、材料表征、电化学测试、结果与讨论、思考题和考核六部分实验内容。通过实验,让学生应用无机合成技术制备电催化剂,应用仪器分析技术对催化剂的材料结构和电催化性能进行表征与测试,并在数据分析和讨论中,掌握专业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培养创新思维和科研素养。
2025年12期 v.53 193-1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8K] - 李胜英;何文华;宁良真;冯建海;
基于光催化净水领域的科研成果,设计实施了一个综合探究实验——Bi OCl/Bi_2WO_6的制备及对有机染料的降解,研究Bi OCl/Bi_2WO_6复合材料的制备过程,并用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镜(SEM)和固体紫外漫反射(DRS)等测试手段表征材料的结构形貌及光吸收性能,同时研究其在可见光下对模拟有机污染物罗丹明B的去除效果。通过该实验,学生既能掌握光催化材料的制备、表征等基本实验技能,也能扩宽视野,提升科研探究兴趣,培养创新思维能力及实验实践相关方面的综合能力。
2025年12期 v.53 197-2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20K] - 王丹;陈雨凯;吴敏娴;陈艳丽;单学凌;蒋鼎;王文昌;陈智栋;
围绕应用化学专业学科研究前沿热点领域,针对我国燃料电池中“卡脖子”的技术问题,设计了Co-N-C氧还原电催化剂的制备及性能测试的综合实验。以沸石咪唑框架-8 (ZIF-8)和乙酰丙酮钴为前驱体,通过高温热解合成Co-N-C催化剂,以实现其高氧还原催化活性。该实验将应用化学专业课程与科研实验相结合,实现了专业知识和科学研究热点领域的交叉融合。这种新型实验教学模式有助于拓宽学生视野,锻炼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实验操作能力以及分析问题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科研探索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创新潜能和综合素质。
2025年12期 v.53 202-2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4K] - 王梓民;刘永春;李佳;李渊;张莉萍;黄敏;
为培养具有工匠精神的高职应用型技能人才,以能力导向为目标,设计了“邻菲罗啉分光光度法测定工业盐酸中铁元素含量”综合实验,将企业具体岗位的能力需求、工作任务、职业资格证书要求等内容与教学过程相结合,强化学生的学习效果。综合实验教学设计包括流程设计、标液配制、仪器操作、数据分析、团队意识以及发散思维能力训练等过程。通过能力导向学习,学生能够自主设计实验方案并完成操作。该教学设计改变了常规的“知识灌输式”教学方式,具有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高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的效果,有助于改善教学质量。
2025年12期 v.53 205-2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9K] - 于玲;白航;陈瑜;于洋;
为充分发挥大型仪器分析平台在高校科研工作和研究生培养中的支撑作用,有效拓展学生专业素养及激发学生科研兴趣,将大型仪器电子顺磁共振波谱(EPR)用于研究生实验教学。在理论教学和操作培训的基础上,设计开展“表面氧空位对BaTiO3压电催化性能影响研究”实验课程,教学内容涵盖运用EPR测定固体样品与液体样品的样品制备、参数调节、结果分析等内容。通过该实验,强化学生对电子顺磁共振波谱检测原理、技术参数与科研应用的理解,培养学生运用大型分析仪器进行机制研究的实践能力及良好的科研思维能力,对研究生开展后续科研工作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2025年12期 v.53 209-2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6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