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化工

专论与综述

  • 磷酸盐类无机黏结剂研究进展

    陈有路;黄四平;杜德新;郭苗苗;王鑫怡;周幼明;

    磷酸盐无机黏结剂作为无机黏结剂的代表,在机械铸造、摩擦材料制备、文物保护等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综述了磷酸盐黏结剂基体P/Al比、固化剂氧化铜粒径等不同最优配方设计,以获取最佳的黏结性能;同时,通过在配方中添加不同填料,可以获得优异摩擦性能、隐身性能等具有特别性能的改性配方。总结了黏结面的粗糙度、固化温度等工艺条件对黏结性能的影响,以及磷酸盐在黏结过程中的成分变化等黏结机理。在此基础上对氧化铜-磷酸盐在青铜器、陶器等无机文物修复方面存在的问题及研究趋势进行了探讨。

    2025年17期 v.53 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0K]
  • 化学处理分离晶硅光伏组件研究现状

    李林;张英婷;李龙;高然;

    我国光伏装机容量位居全球第一,光伏组件回收市场规模较大,而晶硅光伏组件市场份额占比较高,且组件中有90%以上的材料可资源化利用,而回收技术的绿色发展是当前亟需解决的难题。本综述系统介绍了晶硅光伏组件的组成及其材料特性,深入剖析了EVA交联固化机理和有机溶剂溶胀/溶解EVA的反应机理,重点论述了完整及破裂晶硅光伏组件的分离技术路线和有机溶剂分离晶硅光伏组件的技术现状,最后展望了化学处理分离后续研究的侧重点,为寻找经济、高效、绿色的化学处理分离技术提供思路。

    2025年17期 v.53 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4K]
  • 臭氧微纳米气泡在水处理领域的研究进展

    朱锰;于杰;高涵;唐伟峰;王子昂;张杰;王骁;

    在污水处理领域,传统方法的不足之处日益凸显,而臭氧高级氧化技术因臭氧利用率低、成本较高等限制了其应用。将臭氧高级氧化技术和微纳米气泡技术相结合,可提高臭氧传质效率,提高体系氧化能力,降低处理成本,是一种很有潜力的水处理方法。综合叙述了臭氧微纳米气泡在印染废水处理、水消毒和有机污染物去除方面的效果。在印染废水处理中,臭氧微纳米气泡技术能够高效去除有机物质和色度,使废水达到排放标准。在水消毒领域,该技术能够灭活细菌、病毒等微生物,从而保证水质安全。在有机污染物去除方面,臭氧微纳米气泡技术也能够有效净化水体和土壤,达到环境保护的目的。总结说明臭氧微纳米气泡技术在各个领域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讨论了不同因素对于微纳米气泡的理化性质在实际应用中的影响。

    2025年17期 v.53 9-11+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0K]
  • 基于碳纳米材料修饰的电化学传感器在重金属离子检测中的应用

    殷赵江;易静凝;余晚婷;彭靖;刘建珍;胡小雄;

    重金属离子不可生物降解且有毒,往往会在生态系统中累积,对人类健康构成了严重的威胁。分析检测重金属离子的方法众多,电化学传感器因其便携性、低成本和快速响应等优点引起了众多研究者的关注。在重金属离子电化学传感器研究中,碳纳米材料因其独特性质在构建传感器和传感应用方面具有巨大潜力。本文综述了基于碳纳米修饰的电化学传感器在重金属离子检测中的应用研究进展,包括其原理、制备方法、性能优势以及具体应用实例,还讨论了碳基纳米材料在电化学检测中使用的潜在挑战和未来前景。

    2025年17期 v.53 12-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0K]
  • 微热管阵列在节能降耗中的应用

    钟明建;胡芝蓉;黄庆惠;徐宇俊;

    节能降耗是解决全球能源需求增长、能源紧张和社会可持续发展问题的关键议题,微热管阵列作为一种具有高导热性能、轻量、超薄等优异特点的传热热控材料,在具有高能耗、高技术等特征的产业具有广阔应用前景。本文综述了微热管阵列在建筑、电子信息、工业等场景的应用现状,揭示了其在提高能效、降低能耗方面的巨大潜力,分析了其应用优势与挑战,探讨了其技术研究、性能优化等方面的未来发展趋势,为相关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

    2025年17期 v.53 16-19+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8K]
  • 微塑料与个人护理产品的相互作用及环境行为的研究进展

    陈燕娜;叶凯;

    近年来关于微塑料对亲水性化合物个人护理产品(抗生素、药物)的作用越来越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本文通过对微塑料的分布及在多孔介质中的迁移行为、微塑料与个人护理产品的相互作用的研究,归纳了不同材质、粒径、老化程度的微塑料对不同的亲水性有机物吸附作用,总结出微塑料与个人护理产品形成的复合体系可以增强或者缓解生物毒害作用和影响污染物的富集。在分析现有研究不足的基础上,认为微塑料与个人护理产品相互作用的研究应进一步拓展,为微塑料在生态环境中的行为和功能的进一步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2025年17期 v.53 20-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1K]
  • 赤藓醇在化妆品中的应用

    陈云波;陈绍捷;林华南;朱亚东;黄路建;龙奕霏;

    赤藓醇是从海藻、地衣或草中,通过发酵工艺提取出来的一种活性成分,是一种天然四碳糖醇化合物,在化妆品中发挥着多重作用,主要包括保湿、舒缓肌肤、提高皮肤屏障功能以及增加产品稳定性。这种成分天然具有显著的保湿性和吸湿性,能够为肌肤提供持久的保湿效果,同时不会带来油腻感。赤藓醇凭借其天然发酵来源和独特的理化特性,为消费者带来全新的护肤体验,为产品增添了不可或缺的价值。随着消费者对天然、安全、有效的化妆品需求的不断增加,赤藓醇作为一种新兴的天然保湿剂,将在化妆品行业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对赤藓醇在化妆品行业中的具体应用进行了详细介绍。

    2025年17期 v.53 23-25+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1K]
  • 浅析燃煤电厂脱硫石膏应用及发展前景

    李志军;

    燃煤电厂脱硫石膏产量逐年增加,其对环境造成的挑战和资源的合理化利用成为了热门的研究课题。本文从脱硫石膏的产生、组成以及危害进行简要的概述,并且主要结合目前国内外对脱硫石膏的主要从建筑材料、农业领域以及新材料的合成等方面综合利用的介绍,浅谈其目前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的发展前景。随着工艺的提升和环保意识的增强,脱硫石膏综合利用率会进一步提升,有效解决燃煤电厂固废处理,也可以推动绿色、循环经济的发展。

    2025年17期 v.53 26-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9K]
  • 质子交换膜电解水制氢OER催化剂研究进展

    张锦;杨啸;

    质子交换膜(PEM)电解水制氢具有无污染、效率高、低碳环保等优点,被认为是获取可再生清洁氢能源的有效方式之一。但是阳极析氧反应(OER)发生四电子转移过电位高、动力学缓慢,限制了PEM电解水的大规模应用。同时,催化剂在酸性环境中会发生腐蚀、溶解从而导致其催化活性和稳定性降低。为了满足PEM电解水工业应用的需要,开发具有出色的电解水性能、优异的催化活性和长期稳定性的电催化剂非常重要。本文首先介绍了OER的两种反应机理,重点讨论了不同类型的酸性OER催化剂,分析了不同设计策略和结构调控策略对其电催化性能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当前促进OER催化剂发展的重要问题和可行性策略。

    2025年17期 v.53 29-31+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3K]

科学实验

  • Pd/多孔碳催化剂的制备及其甲酸分解性能研究

    李玉;覃余静;周智建;王鹏;卫帅;

    利用甲酸等液态有机氢载体分解制氢是解决氢能的一个有效手段,而开发高效安全的负载型钯基催化剂用于甲酸分解产氢是目前的研究热点。基于此,通过甲醇回流法制备介孔氮化碳(mpg-CN)材料,以氮化碳、活性炭(AC)、碳纳米管(CNT)为载体,用超声浸渍法制备了负载型Pd基催化剂。并进行甲酸分解实验考察其制氢速率,采用N_2-吸脱附、XRD、SEM等方法对催化剂进行表征。结果表明Pd/mpg-CN的催化性能最好,TOF值达到2 632 h~(-1),释放出129 mL气体(CO_2+H_2)。

    2025年17期 v.53 32-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0K]
  • 树状可降解PLA/PBS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高紫轩;付占达;关俊霞;高永光;

    以树状胺和二环己基甲烷二异氰酸酯为原料经两步尿素化反应制备了树状可降解PBS/PLA聚合物6a、6b、6c和6d。研究了它们与PLA或PBS形成的复合材料的拉伸性能、承重性能和热力学性能。实验结果表明,PBS或PLA经树状二环己基甲烷二异氰酸酯修饰之后,对热力学性能没有明显影响,承重性能和拉伸位移显著提高。树状聚合物6b与PBS形成的复合材料与未经修饰PBS/PLA复合材料相比,承重质量增加440 g,拉伸位移增加12倍;树状聚合物6d与PBS形成的复合材料的承重质量达到3 250 g,比未修饰的PBS/PLA复合材料提高了840 g,拉伸位移增加0.3倍。表明树状二环己基甲烷二异氰酸酯修饰PBS和PLA在可降解塑料的应用中具有广阔的应用潜力。

    2025年17期 v.53 37-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3K]
  • 陈皮保健牙膏制备工艺研究

    陈怡怡;刘婉络;陈嘉;严舒琪;李佳;罗爱勤;

    通过单因素试验探究提取时间、料液比、粒径大小和浸泡时间对陈皮挥发油提取率的影响;并采用干法溶胶制膏工艺,以膏体成形情况、稳定性与起泡性的综合评价方法筛选牙膏最佳配方。结果表明,陈皮挥发油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药材粒度40目、浸泡时间2 h、液料比为1:8、提取时间4 h,挥发油提取率为3%;陈皮牙膏最佳配方为4%聚乙二醇-400、10%丙二醇、60%甘油、14%羧甲基纤维素钠、2%阿斯巴甜、2%木糖醇、6%月桂醇硫酸酯钠、12%微粉硅胶、0.6%尼泊尔金甲酯、2%陈皮提取物。研究制得陈皮挥发油液体澄清透明、有浓烈的芳香气味;牙膏呈乳白色膏体,质地光亮细腻,黏稠度适中,泡沫稳定性好,本研究拟定的工艺条件和产品配方稳定可行,望能为后期陈皮的开发和工业化研究提供实验数据支持。

    2025年17期 v.53 40-44+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1K]
  • 钛掺杂富镍三元正极材料结构和性能研究

    何飞雄;谭铁宁;罗寒;牟泽瑶;朱高龙;

    富镍三元正极材料(NCM)因其具有超高能量密度而备受关注,但较差的循环性、倍率性和安全性使其尚未大规模运用。为了探索NCM结构和性能,选用宽分布多晶NCM前驱体进行Ti掺杂。通过X射线衍射(XRD)测试和精修表明,掺杂Ti后NCM层状结构更完善,掺杂Ti增大了过渡金属层间距。电性能测试显示掺杂Ti提升NCM的容量、倍率和循环,5 C放电比容量达到170.33 mAh/g,倍率保持率(5 C/0.33 C)提升11.18%,循环测试显示1 C/1 C 100圈容量保持率由89%提升到95%,DQ/DV曲线表明,掺杂后H2到H3峰强衰退明显减弱,峰位置移动减小,说明Ti掺杂有利于循环过程中层状结构的保持。GITT测试显示Ti掺杂后锂离子扩散系数提升了2倍,掺杂Ti可明显提升高镍正极材料的倍率性能,原位产气测试显示Ti掺杂后产氧明显减少,显著提升其安全性。利用离子研磨抛光仪(CP)对循环后极片进行截面,结合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测试表明Ti掺杂后可明显抑制循环过程中的开裂。

    2025年17期 v.53 45-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11K]
  • 曲克槲皮素磺化物的合成及性质研究

    陈赛;王志超;王萌;李飞飞;董淑波;孙增先;李洪雷;

    曲克芦丁是芦丁的三羟乙基取代物,相比芦丁本身,随着其水溶性上升,它的口服吸收利用度也随着增加。曲克芦丁的肠道代谢产物-3′,4′,7-三羟乙基槲皮素(以下简称曲克槲皮素)是体内发挥作用的主要成分,但存在水溶性差,生物利用度低的缺点。本研究通过对曲克槲皮素的羟乙基侧链进行选择性的磺酸酯化修饰,得到曲克槲皮素-4′,7-二磺酸酯二钠盐,其结构通过~1H-NMR、~(13)C-NMR和MS确证。该产物大幅提升了曲克槲皮素的水溶性(64.81→116.03 mg/mL),同时通过羟自由基清除实验考察了产物的抗氧化活性。

    2025年17期 v.53 49-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0K]
  • 生物炭制备工艺优化及对甘蔗土壤修复研究

    陈雪峰;蒋旺程;刘馨雨;欧日升;陈碧;

    以甘蔗渣为原材料,考察甘蔗渣与氯化锌质量比、活化时间、活化温度和活化压强对生物炭产率和吸附量影响。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正交实验优化制备工艺,最佳制备工艺条件:甘蔗渣与氯化锌质量比为1∶1、活化时间1.4 h、活化温度440℃和活化压力-0.06 MPa,此时生物炭吸附量最高为380.29 mg/g。对比考查生物炭和活性炭对甘蔗土壤修复效果,结果表明生物炭能有效提高土壤pH、吸附土壤有效态Cd及Cr和提高酶活性,且效果优于活性炭。

    2025年17期 v.53 52-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8K]
  • 亚临界工艺棉秸秆基碳点的制备及荧光性能

    阿更兄;马尚文;姚增利;张俊伟;任铁真;

    以棉秸秆为碳源,通过亚临界工艺制备荧光碳点,通过XRD、TEM、FTIR对其结构进行表征,并利用荧光光谱仪对BL-CDs-5碳点的荧光性能及不同金属离子的荧光检测效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所制备的BL-CDs-5为单分散性的球形颗粒是类石墨烯的无定形碳材料,平均粒径为2.57 nm。该碳点表面含有丰富的羟基、氨基和羧基等活性官能团,在360 nm处有紫外吸收,具有激发波长依赖性特性荧光,最大激发波长为360 nm,最大发射波长为475 nm;该碳点在365 nm紫外光照射下,表现出较强的蓝色荧光,对氧化性比较强的Fe~(3+)有显著的检出效果,可用于Fe~(3+)的荧光检测。

    2025年17期 v.53 57-60+1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1K]
  • 复合金属催化剂合成吡啶碱技术研究

    方红新;周林军;赵文杰;周淳;刘彬;

    采用浸渍法以ZSM-5为载体,以金属元素Fe和Co为活性组分,调整加入顺序和金属元素配比制备系列复合金属催化剂。将催化剂装填在固定床反应器,采用乙醛与氨气作为反应原料,在一定条件下进行催化氧化反应制取吡啶碱产品,在实验中探究了金属元素Fe和Co加入总量、金属元素配比、反应温度、压力等条件对反应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负载金属总量为3%(ω)且金属元素配比Fe/Co=1.25∶1时催化剂活性最好,且在反应温度为475℃、反应压力为80 kPa时催化反应效果最好,2-甲基吡啶收率达到58.65%。在连续反应了360 h后,催化剂仍具有良好的活性,乙醛转化率维持在60%以上,2-甲基吡啶收率维持在58%以上。

    2025年17期 v.53 61-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3K]
  • 嘎啦果多酚氧化酶的性质研究

    韩秋敏;

    以嘎啦果为原料,通过以邻苯二酚为底物测定氧化产物的方法,对嘎啦果果肉中多酚氧化酶(PPO)的酶学性质进行了初步研究,主要包括底物浓度、pH值、温度及抗坏血酸、柠檬酸、草酸3种抑制剂对嘎啦果多酚氧化酶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嘎啦果PPO与邻苯二酚反应产物在410 nm处有最大吸收峰,反应显色3 min,最适pH为6.1,最适反应温度为40℃,最佳底物浓度为0.2 mol/L邻苯二酚。抗坏血酸、柠檬酸、草酸均对PPO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中抗坏血酸和柠檬酸的抑制剂效果比较好,0.9 g/L的抗坏血酸和5.0 g/L的草酸对PPO的抑制率分别为73.1%和70.3%。

    2025年17期 v.53 64-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7K]
  • 苯佐卡因的实验室合成研究

    芦宗鑫;任怡康;邓喜玲;

    研究了以对硝基苯甲酸为原料,以反应收率为考察指标,采用正交试验法对合成苯佐卡因的酯化和还原两步反应工艺条件的优化。结果表明,酯化反应在原料对硝基苯甲酸的投料量为9 g的前提下,无水乙醇用量为30 mL、催化剂浓硫酸用量为4 mL、反应温度为90℃、反应时间为120 min的条件下所制得的对硝基苯甲酸乙酯的收率最高,为92.8%。还原反应在原料对硝基苯甲酸乙酯的投料量为6 g的前提下,催化剂种类及用量为氯化铵1.5 g、反应温度为70℃、反应时间为15 min的条件下所制得的对氨基苯甲酸乙酯(苯佐卡因)的收率最高,为73.0%。本研究的优化反应条件很适合苯佐卡因的实验室合成,且具有原料易得、用时短、产物收率高及质量好等优点。

    2025年17期 v.53 67-69+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9K]
  • 耐酸碱室温硫化硅橡胶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祝智敏;倪旺;徐文远;胡亚飞;刘金明;

    以α,ω-二羟基聚二甲基硅氧烷为基胶,甲基三丁酮肟基硅烷与乙烯基三丁酮肟基硅烷为交联剂、加入填料、偶联剂和催化剂制得耐酸碱室温硫化硅橡胶,探讨了α,ω-二羟基聚二甲基硅氧烷的粘度、填料和硅烷偶联剂种类对耐酸碱室温硫化硅橡胶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选用α,ω-二羟基聚二甲基硅氧烷粘度5 000 mPa·s与50 000 mPa·s质量比为6∶4,硅微粉100份为填料和自制硅烷偶联剂2份制得的室温硫化硅橡胶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和耐酸碱性能,尤其在防污涂层上的粘接性,远比市售的硅烷偶联剂要好,解决了市售硅烷偶联剂的弊端,满足行业对于耐酸碱密封胶的需求。

    2025年17期 v.53 70-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8K]
  • NiFe2O4催化剂的制备以及脱硝性能的研究

    孙红蕊;贾玉柱;左鹏;张硕;

    随着环境保护要求的日益严格和NO_x的减排技术持续进步,围绕不溶于水、易磁性回收的催化剂的研究逐渐增加,如使用尖晶石型结构材料,以实现催化剂高效循环利用。水热法制备尖晶石催化剂NiFe_2O_4,表征和分析物理化学性能,并用于催化氧化NO_x。分析了催化剂添加量和pH等因素对NO_x去除率的影响,评价了NiFe_2O_4催化剂循环使用的稳定性。结果表明,NiFe_2O_4催化剂具有良好的结晶度和催化氧化活性。最佳条件下NiFe_2O_4催化剂的NO_x去除率为79.75%。NiFe_2O_4催化剂在循环使用过程中保持良好的物理化学稳定性,磁性回收率约为87%。催化剂经过3次循环使用后,NO_x的去除率仍保持在76.87%。研究验证了NiFe_2O_4催化剂在烟气处理应用中的潜力和稳定性。

    2025年17期 v.53 74-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8K]
  • 六偏磷酸钠与腐植酸钠复合静态阻垢性能研究

    王成华;江飞;

    对水垢的生成、种类和控制方法以及一些水处理剂的机理和应用发展概况进行了研究,并且在单剂阻垢性能比较的基础上,考虑到彼此之间的交互作用,设计正交实验方案,通过静态阻垢实验中的碳酸钙沉积法,研究了六偏磷酸钠、腐植酸钠、纯碱的复配效果,通过计算实验的阻垢率从而筛选出阻垢性能最优的配方。结果表明:当六偏磷酸钠的浓度为4.20 mg/L;碱的浓度为120.00 mg/L;腐植酸钠的浓度为1.30 mg/L时,其阻垢效果最好,此时的阻垢率为88.49%,当平均阻垢率在85%以上时,阻垢效果很好。本配方在实验模拟条件下对工业循环水具有良好的阻垢作用,为工业化指明了工业化前景。

    2025年17期 v.53 77-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5K]

分析测试

  • 燀桃仁标准汤剂质量标准研究

    毕武;徐会东;孙辉;任强;

    通过收集燀桃仁代表性样品15批,根据相关原则制备燀桃仁标准汤剂;测定苦杏仁苷含量,计算指标成分转移率和溶液p H等参数,评价工艺的稳定性;建立指标成分含量测定和标准汤剂HPLC指纹图谱方法。结果表明燀桃仁标准汤剂p H 4.6~5.4,苦杏仁苷的含量为0.07%~0.17%,苦杏仁苷转移率为1.4%~5.2%。与对照指纹图谱相比,标准汤剂指纹图谱相似度均>0.95;共有峰有6个。本研究建立的质量标准可用于系统评价燀桃仁标准汤剂的质量,为燀桃仁相关产品的质量控制提供参考。

    2025年17期 v.53 80-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8K]
  • 瑶药糯米风提取工艺优化及其抑菌作用研究

    林秋萍;黄艳红;梁芳;杨小良;许凯柔;黄颖;

    以瑶药糯米风为原料,用超声辅助提取糯米风的总有机酸,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化瑶药糯米风中总有机酸的提取工艺,并采用纸片法和试管二倍稀释法研究其抑菌作用。即得最优提取工艺为料液比1∶68 g/mL 、乙醇浓度72%、超声时长43 min,此条件下其总有机酸得率为3.722 2 mg/g(n=3,RSD为1.52);说明该提取工艺结果稳定,方法可靠、简单;同时,通过实验抑菌圈和MIC值的大小比较,显示该药提取物有一定的抑菌作用,但对革兰氏阴、阳细菌的抑菌实验效果有较大差异。

    2025年17期 v.53 84-88+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20K]
  • 固相萃取-同步荧光法测定水中挥发酚

    蒙源;吴祥庆;黄鸾玉;谢宗升;杨姝丽;秦振发;

    建立了固相萃取-同步荧光法测定水中挥发酚的方法。在pH=6~7的条件下,水中挥发酚用water Oasis MAX固相萃取柱进行分离富集后用2%甲酸-甲醇进行洗脱。在200~350 nm波长范围,洗脱液采用荧光分光光度计进行同步扫描,在0.05~5.00 mg/L范围内,挥发酚的质量浓度与波长270 nm处的同步荧光强度线性关系良好(r≥0.999 0)。当取样量为250 mL时,方法的检出限为0.000 4 mg/L,加标回收率为大于80%。将该方法可快速、简便地对水中挥发酚含量进行检测。

    2025年17期 v.53 89-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5K]
  • 基于微量元素和热重参数3种不同产地桂皮的多指标品质分析

    肖璇;莫明连;周利兵;

    选择来自福建省泉州市晋江市、广西壮族自治区来宾市兴宾区、安徽省亳州市涡阳县生产的3种桂皮作为研究对象,测定三种桂皮的燃烧热、燃烧稳定性、粗纤维、灰分、脂肪、微量元素、氨基酸。结果表明,3种桂皮燃烧热含量在2 042.97~10 884.83 J/g之间,平均含量为6 167.46 J/g;燃烧热大小顺序为:安徽省亳州市涡阳县桂皮>广西壮族自治区来宾市兴宾区桂皮>福建省泉州市晋江市桂皮;燃烧稳定性排序为:福建省泉州市晋江市桂皮>广西壮族自治区来宾市兴宾区桂皮>安徽省亳州市涡阳县桂皮;粗纤维含量在25.15%~26.95%之间,平均含量为26.23%,大小顺序为:福建省泉州市晋江市桂皮>安徽省亳州市涡阳县桂皮>广西壮族自治区来宾市兴宾区桂皮;灰分含量在3.76%~5.17%之间,平均含量为4.41%,大小顺序为:广西壮族自治区来宾市兴宾区桂皮>福建省泉州市晋江市桂皮>安徽省亳州市涡阳县桂皮;脂肪含量在1.05%~1.34%之间,平均含量为1.15%,大小顺序为:安徽省亳州市涡阳县桂皮>福建省泉州市晋江市桂皮>广西壮族自治区来宾市兴宾区桂皮。燃烧热、燃烧性(桂皮的燃烧稳定性)、粗纤维、灰分、脂肪含量、微量元素和氨基酸含量多指标的顺序为:安徽省亳州市涡阳县桂皮>广西壮族自治区来宾市兴宾区桂皮>福建省泉州市晋江市。本研究建立3种不同产地桂皮的多指标分析及评价体系,为桂皮质量评价和其综合利用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和科学指导。

    2025年17期 v.53 92-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7K]
  • 微量铁测定方法改进

    万建新;王瀚;董娜;张爱菊;戴兴德;白莹;

    旨在解决传统显色光度法(邻二氮杂菲显色法)测定微量铁过程复杂、准确度低、环境污染大等问题,开发建立了基于(Fe~(3+)/I~-)氧化还原反应的微量铁测定系统。该系统以反应产物碘液紫外光谱特性为依托,通过读取紫外光区最大吸收波长处吸光度实现微量铁测定。实验证实,弱酸性环境下Fe~(3+)与I~-作用形成I_2,I_2在紫外光区288 nm波长处有特征吸收峰,Fe~(3+)表观摩尔吸光系数达到1.91×10~4 L/(mol·cm),是邻二氮杂菲显色法的1.8倍,峰吸光度与Fe~(3+)浓度成正比,在5.00×10~(-6)~1.00×10~(-4) mol/L范围内存在线性方程:A=19.07C(mmol/L)+0.04714(相关系数r=0.9989),Fe~(3+)最低检出限为2.05×10~(-6) mol/L。结果表明,该系统所用试剂少,有利于微量铁检测;再现性好,重复性、准确性高,适用范围广;过程简单便捷,安全无污染,值得在实验教学和常规分析中推广使用。

    2025年17期 v.53 97-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6K]
  • 自动电位滴定法测定工业氢氧化镁中氯化物

    祁生冰;程金莲;赵枝刚;王微芝;许显宁;张淑琴;胡发霞;马玉兰;

    采用电位滴定法测定氢氧化镁中氯离子含量,并且与汞量法进行比较,按照标准《HG/T 3607-2007工业氢氧化镁》中水溶法对同一样品进行前处理,对结果数据进行F检验和t检验,表明两种测定方法差异不明显。改变样品前处理方式,采用硝酸溶解样品,同时与水溶解样品进行同一方法氯化物含量的测定,测定结果差距较大,氢氧化镁微溶于水,由此,2007年版标准中方法测定的为水可溶氯化物的含量,用硝酸溶解试样的方法测定结果反映的是真实氯化物含量。电位滴定法进行了方法检出限、精密度和准确度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检出限为0.001%,加标回收率在96.0%~99.5%之间,最大相对标准偏差<3%,最大极差<0.03%,该方法具有较好的准确度与精密度。相比较于汞量法可自动化滴定、效率高,避免了汞量法中使用有毒有害试剂对人体的潜在危害等。由此,该方法在氢氧化镁行业及以氢氧化镁为原料生产其他产品的行业中具有较大的应用潜力和现实意义。

    2025年17期 v.53 101-1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4K]
  •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酱香型白酒中乙基麦芽酚含量

    肖仕勇;张季;凌蕾;张俊杰;

    建立了一种白酒中乙基麦芽酚的检测方法。试样中的乙基麦芽酚用甲醇稀释定容后,过0.22μm滤膜,液相色谱-串联质谱仪测定,标准对照品外标法定量。结果表明:本方法在5~100 ng/mL范围内的线性关系好,相关系数(R~2)大于0.999,检出限为10μg/kg,定量限为33μg/kg,在10~100μg/kg添加浓度水平上的回收率为94.18%~111.79%。该方法前处理简单、分析时间短、稳定性好、灵敏度高、回收率高,为白酒中乙基麦芽酚的检测提供了相关的技术依据。

    2025年17期 v.53 105-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1K]
  • 聚季铵盐中的丙烯酰胺残留测定

    罗海英;黄丽坚;陈磊;

    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聚季铵盐中的丙烯酰胺单体残留量。测试条件为采用饱和氯化钠溶液-甲醇-异丙醇混合溶液(10:6:9,V/V/V)进行提取,采用Welch Ultimate LP C_(18) 4.6 mm×150 mm,3μm色谱柱进行分离,采用甲醇-磷酸氢二钾缓冲盐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10 nm。丙烯酰胺单体在质量浓度为0.02~1 mg/L的范围内,峰面积与单体浓度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为0.999 92;方法检出限为0.1 mg/kg;四种不同型号的聚季铵盐的加标回收率在80.5%~104.5%,精密度RSD≤2.3%,不同实验室间的再现性RSD≤4.5%。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精确度高、准确度高、适用性广的特点,适用于对聚季铵盐产品中丙烯酰胺残留的质量监控。

    2025年17期 v.53 109-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5K]
  • 柱后衍生-HPLC法测定化妆品中游离甲醛的不确定度评定

    马泽鑫;李缘;关漪莲;漆爱明;

    分析柱后衍生法测定化妆品中游离甲醛的不确定度。根据《化妆品安全技术规范》(2015年版)理化检验4.9化妆品中游离甲醛的检验方法和JJF 1059.1-2012《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采用柱后衍生法对化妆品中游离甲醛的不确定度进行分析评定。游离甲醛含量为0.0047%,在95%置信区间,扩展不确定度0.00056%(k=2)。确定影响不确定度主要来源有:液相色谱仪、样品含量测量重复性。本方法合理,结果精确,为系统评价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方法的可靠性提供依据。

    2025年17期 v.53 113-116+1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3K]
  • 蒸发光散射高效液相色谱法优选一种益气活血颗粒提取工艺

    申晓婷;王红芳;张海春;李英;郭晋斌;霍燕;

    高效液相色谱法-蒸发光检测器优选益气活血颗粒提取工艺。以黄芪甲苷含量为主要定量参数,使用Kromasil 100-5-C_(18)(4.0 mm×250 mm,5μm)色谱柱,以乙腈-水(35∶65)做流动相,流速1.0 mL/min,柱温25℃,进样量10μL。蒸发光检测器载气体积流量2.5 L/min,漂移管温度90℃。以加水量、提取时间、提取次数为考察因素,以黄芪甲苷含量、出膏率为综合评判因素,以L_9(3~4)正交设计验证法优选益气活血颗粒提取工艺。采用L_9(3~4)正交试验法确定最佳提取工艺中加水量为10倍水,提取时间为1 h,提取次数为3次,且黄芪甲苷在0.77~11.54 mg/m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75),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7%(RSD=2.9%,n=6)。本方法精确度高、专属性强、重复性好,可视为该益气活血颗粒的质量控制方法之一,且该提取工艺稳定可行,提取率高,适用于益气活血颗粒的工业化生产。

    2025年17期 v.53 117-120+1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2K]
  • ICP-OES与AAS测定锂矿石中氧化锂、氧化铷含量对比分析

    孙文明;马吉祥;来素涵;

    锂矿石作为稀缺重要战略性矿产资源之一,如何更有效、更快速准确的分析锂矿石中锂、铷的含量,在岩石矿物实际生产工作中显得极为重要。本实验采用GB/T 17413.1-2010锂矿石、铷矿石、铯矿石化学分析方法 第1部分:锂量测定试料分解样品前处理方法,通过选用ICP-OES和AAS两种测量设备对锂矿石样品中氧化锂和氧化铷含量进行测定分析比较,结果发现ICP-OES测定锂、铷检出限分别为0.0005%、0.0006%,且线性动态范围宽、精密度和准确度满足DZ/T 0130.3-2016《地质矿产实验室测试质量管理规范第3部分:岩石矿物样品化学成分分析》要求,同时分析速度快、效率高,完全满足新一轮找矿实际工作任务的需求。

    2025年17期 v.53 121-1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3K]
  • 标准溶液滴定法测定复配水分保持剂中碳酸氢钠含量的影响因素探究

    万菲;谭家声;张亚娟;

    近年来,常见食品复配水分保持剂主要成分有磷酸盐、柠檬酸钠、碳酸钠、碳酸氢钠、食盐等。经典方法是采用标准溶液滴定法测定复配水分保持剂中碳酸氢钠含量。通过实验发现,食品添加剂中常见其他组分例如磷酸盐、柠檬酸钠均可能影响滴定过程中消耗标准溶液的体积,从而影响碳酸氢钠含量的测定。本文着重研讨标准溶液滴定法测定碳酸氢钠含量的影响因素及应用探究,影响因素包含但不仅限于以下实验中提及的因素。

    2025年17期 v.53 124-125+1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2K]
  • 花叶开唇兰属高效薄层色谱鉴别方法的建立

    张嘉嘉;李林燕;唐涛;谭颖;张勋;

    建立兰科花叶开唇兰属金线莲的高效薄层色谱鉴别方法,采用高效薄层G板,展开系统为乙酸乙酯:甲酸:甲醇:水(8:1:1:1),水仙苷为对照品。只有开唇兰属药材供试品溶液能检出水仙苷对照品特征斑点,其他斑叶兰属、血叶兰属等药材供试品溶液均未能检出。该方法准确稳定,重复性好,可以用来对兰科开唇兰属金线莲的定性鉴别,能够有效地区分金线莲及其混伪品。

    2025年17期 v.53 126-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0K]
  • HPLC法同时测定5-羟甲基糠醛和重酒石酸去甲肾上腺素的含量

    张铭儒;黎芷明;陈昊旻;王小婷;黄子健;周小琴;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同时测定5-羟甲基糠醛和重酒石酸去甲肾上腺素的含量。采用Hypersil Gold(4.6 mm×250 mm,5μm)色谱柱;以0.14%庚烷磺酸钠溶液-甲醇(80∶20)(用磷酸调节pH值至3.0±0.1)为流动相;流速为1.0 mL·min~(-1);检测波长为280 nm;柱温为25℃;进样体积为20μL。研究结果表明5-HMF和重酒石酸去甲肾上腺素分离度均大于1.5,无干扰;两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4.0%和98.8%;精密度和重复性良好;溶液在室温放置24 h稳定;各耐用性条件均符合规定。本方法准确、简便、可靠,可用于重酒石酸去甲肾上腺素注射液与含葡萄糖的注射液配伍液中5-HMF和重酒石酸去甲肾上腺素含量测定。

    2025年17期 v.53 129-1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0K]
  •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血浆中霉酚酸浓度的不确定度评估

    赵垠莹;

    建立了LC-MS/MS测定血浆中霉酚酸含量的方法,为更好地评估测定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运用统计学原理自下而上的方法,直接评定在特定测量系统中检测结果测量值中不确定度的来源,分析了LCMSMS测定血浆中痕量霉酚酸浓度时各影响因素对不确定度影响的大小,为临床实验室中自建项目方法的不确定度评估提供参考。从目前评定结果显示,本方法对于计算合成不确定度为0.093 3 ng/mL,扩展不确定度为193.31 ng/mL,血浆中霉酚酸含量为(1 035.95±193.31)μg/kg,k=2,经评估确定该方法学对应配制标准工作液对标准不确定度的影响最大,标准曲线拟合过程对不确定度的影响次之。

    2025年17期 v.53 133-1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5K]

环境保护

  • 钛白副产废酸与绿矾的减排处理发展趋势

    梁俊杰;田从学;

    钛白粉作为重要的白色颜料,广泛应用于涂料、塑料、造纸等领域,我国是最大的钛白粉生产国,主要采用硫酸法工艺。然而,硫酸法在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废酸、绿矾等副产物,带来较为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文章分析了传统废酸处理方法,如石灰中和、废酸浓缩,以及绿矾处理途径如铁系颜料、净水剂等,指出了其在资源利用和环保方面的局限性。为应对这些挑战,提出了通过废酸循环利用、绿矾净化以及多联产技术,提升资源综合利用率和副产物处理效率。结合当前碳达峰和绿色发展的政策要求,优化生产工艺,减少废弃物排放,推动钛白粉行业向绿色、高效和可持续方向转型。这些技术创新和工艺优化措施不仅有助于环境保护,还可能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实现行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2025年17期 v.53 138-1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8K]
  • 工业废水中二烯丙基三硫(DATS)的分析方法

    张席席;王继忠;黄贵凤;邹敬;

    建立了一种工业废水中二烯丙基三硫醚(DATS)前处理和定量方法,具体方法为:工业废水经C_(18)固相萃取柱萃取后,用20 mL正己烷-二氯甲烷混合溶剂(体积比为1:1)进行淋洗,淋洗后的溶液经浓缩至1 mL,再经过硅胶层析柱进行净化,采用15 mL正己烷-二氯甲烷混合溶剂(体积比为1:1)淋洗层析柱,样品再次经过浓缩,定容至1 mL,上机测试,通过气相色谱-质谱分析定量。空白加标实验显示回收率为90.2%~93.9%,3种不同浓度水质样品加标回收效率分别为(90.9±2.8)%、(92.9±2.6)%和(87.9±5.6)%,该方法最低检出限为0.004 5 mg/L。

    2025年17期 v.53 142-1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6K]
  • 近红外碳点负载的水凝胶用于光热水蒸发研究

    安泽昊;路依凡;李檬;

    为了缓解淡水资源短缺的问题,研究了一种负载木质素碳点的木质素基水凝胶(LC@LPH)蒸发器。通过溶剂热法制备的木质素碳点在可见光(570 nm)激发下具有红光(640 nm)和近红外(710 nm)发射光,并且近红外辐射的热量能够被有效利用。此外,木质素磺酸钠的加入可以提高水凝胶的水输运能力。在一个标准太阳光辐照强度(1 kW/m~2)下,LC@LPH的水蒸发速率达到1.48 kg/(m~2·h)。实验结果表明,高性能和可持续性的LC@LPH蒸发器为解决淡水短缺问题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2025年17期 v.53 146-1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60K]
  • 某化工企业废水处理工程改造优化设计实例

    蒋佩娟;司马小峰;程梁斌;方海超;

    针对化工企业生产废水成分复杂、盐分高、可生化性差、水质及水量波动性大等特点,传统的单一处理工艺难以有效应对,本工程采用“预处理+厌氧水解+好氧生化+深度处理”为主的组合工艺,并根据实际运行情况进行工程改造优化。工程运行结果表明,工程改造优化后系统运行稳定,能够有效适应进水水质和水量的波动冲击,整个系统的韧性进一步增强,原处理工艺中厌氧水解处理效率偏低,好氧生化系统生物量不足,出水水质波动大等问题得到改善,出水水质达到设计标准。该工程可为处理同类复杂、高盐、难降解化工废水提供技术路线参考,具有较好的工程推广应用价值。

    2025年17期 v.53 152-1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0K]

化工装备

  • 兰州石化24万t/a乙烯装置低排放开工策略研究

    鞠雪松;马锁锁;刘怀元;

    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汽柴油消费量降低,化工产品需求量增加,各大炼化企业正积极进行油转化工作,而乙烯装置作为化工装置龙头,其流程复杂,产品种类多,开车时间长,火炬排放量大,影响下游装置运行,企业整体效益。优化乙烯装置开工流程,减少其开工时间,降低开车过程中火炬排放量对提高企业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兰州石化24万t/a乙烯装置流程经多次改造,形成两个裂解、急冷、裂解气压缩系统和一个后分离系统的流程,工艺流程复杂,本文通过分析其开工流程,从压缩机天气开车、预冷冷分离系统、分离系统倒开工缩短开工时间、低负荷投油开工减少物料排放、回收开工过程物料等方面进行分析,优化开工方案,实现乙烯装置低排放开工,大幅缩短开工时间的目的。

    2025年17期 v.53 155-1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4K]
  • 东莞市天然气锅炉低氮改造对NOX排放及热效率的影响研究

    王磊;孙旦旦;莫健文;谌凯;王义壮;

    随着环保标准的日益严格,东莞市工业领域广泛使用的天然气锅炉因排放超标亟需进行低氮改造。为深入探究低氮改造对锅炉NO_X排放及热效率的影响,本文选取25台天然气蒸汽锅炉开展调查分析。研究表明,改造后锅炉NO_X排放显著降低,完全符合政策要求,且锅炉效率有所提高。过量空气系数与排烟温度均呈下降趋势,数据一致性显著提升。该研究为环保政策制定与实施提供了科学依据,助力政策制定者评估和推广低氮燃烧技术,推动工业锅炉领域节能减排与绿色发展,同时也为类似改造项目提供了实践经验和参考。

    2025年17期 v.53 158-160+1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1K]
  • 干煤粉加压气化炉烧嘴技术研究

    王灵;

    干煤粉加压气化炉作为现代煤化工的核心设备之一,其性能与稳定性直接关系到整个汽化过程的效率与成本。烧嘴作为气化炉的关键部件,不仅承担着煤粉的输送与点燃任务,还直接影响着气化炉的运行效率和寿命。本文深入分析了干煤粉加压气化炉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技术改进建议,旨在为干煤粉加压气化炉烧嘴的优化设计与应用提供参考。

    2025年17期 v.53 161-1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5K]

工程技术

  • 含铜危废的富氧侧吹熔池熔炼浸没燃烧技术生产实践

    胡宇龙;黄海艺;

    含铜危废的资源化、无害化高效清洁处置并实现有价金属的循环利用已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本文基于中国恩菲设计的富氧侧吹炉,详细描述了含铜危废富氧侧吹熔池熔炼浸没燃烧技术的工艺流程和生产实践情况,探究生产过程渣型的选择、冶炼气氛的控制,揭示富氧侧吹处置含铜危废的冶炼原理。结果表明富氧侧吹炉对原料具有良好的适应性,当渣型选择SiO_228%~35%,CaO 25%~30%,Fe 8%~20%,硅酸度1.2~1.4,铁硅比0.6~1.2;熔炼渣温度1 250~1 350℃,富氧浓度75%~80%,煤耗氧1 120~1 150 Nm~3/t,熔炼过程处于弱还原性气氛时,最终产出的粗铜品位可达85%~90%,渣含铜品位低至0.5%~1.0%,废气废水经处理后达标排放,生产较为稳定,顺利实现了含铜危废的无害化处理和有价金属的资源化循环利用。

    2025年17期 v.53 164-1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9K]
  • 煤焦油加氢制喷气燃料催化剂研究

    郭悦;朱园园;

    对煤焦油加氢转化为喷气燃料的工艺进行了深入探讨,分析了煤焦油的来源、化学组成与物理性质,并重点讨论了加氢技术的基本原理、工艺流程以及加氢反应器类型。在经济性和环境影响的双重视角下,评估了煤焦油加氢技术的工业应用潜力和市场前景。随着技术创新和政策支持,该技术有望实现煤炭资源的高值化利用,并对推动能源结构转型和减少航空业碳足迹具有重要意义。

    2025年17期 v.53 168-170+1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6K]
  • 海上热采用增溶降压剂的研究与应用

    刘义刚;张伟;汪成;刘昊;龚页境;

    渤海A油田特稠油热采过程中,由于黏度高,地层压力高,造成蒸汽注入困难,影响热采效果。本文研发了一种海上热采用增溶降压剂,对其闭口闪点、沥青溶解速率、自渗透界面作用、界面微观结构、降黏性能、耐温性能、降低注汽压力性能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增溶降压剂闭口闪点72.6℃,当体系质量占比10%,溶解沥青速率为0.614 mg/(mL·min),特稠油降黏率为93.0%。350℃处理后主要性能保持90%以上,其中溶解沥青速率为0.558 mg/(mL·min),降黏率为92.7%。前置注入0.1 PV增溶降压体系作为段塞,蒸汽注入压力降低3.94 MPa。矿场试验表明稠油热采增溶降压体系可以降低原油黏度,降低注汽压力3.2 MPa,提高注气速度和蒸汽质量。

    2025年17期 v.53 171-1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4K]

教学园地

  • 硅钨酸基电致变色材料的实验教学设计与实践

    王玲;李文波;孙建之;张帅;

    高等院校实验实训是培养创新型技术人才、支撑国家创新发展和制造强国建设的关键环节。基于此,本研究设计了一项“基于硅钨酸(H_4[SiW_(12)O_(40)])的电致变色材料制备”的研究型实验,通过溶胶-凝胶法与冷冻干燥技术制备H4[SiW12O40]/PVP电致变色复合材料,并系统表征材料结构及其电致变色性能。通过该实验,构建了完整的"材料合成-结构表征-性能测试"实验教学体系,学生不仅能深入理解多酸的结构特性、溶胶-凝胶反应机理等理论知识,还能掌握材料制备工艺优化、现代分析测试技术操作、实验数据处理与分析等实践技能,同时培养其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为后续开展创新性科研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2025年17期 v.53 175-1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7K]
  • 醋酸亚铬合成及磁化率测定实验的教学反思

    张宁宁;严勇;

    无机化学专论实验课程在化学中处于基础和创新实验的过渡和桥梁地位。醋酸亚铬合成及磁化率测定实验作为该课程的第一个实验,涵盖了多个化学基本原理及多种实验操作,在整个无机化学实验课程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该实验主要分为醋酸亚铬合成实验与醋酸亚铬磁化率测定两部分。然而,学生在合成实验部分由于无氧反应操作不当,大多面临产品产率低、纯度差的问题,从而导致在磁化率测定环节数据不理想的情况。因此,笔者将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就如何提高醋酸亚铬的产率和纯度这一关键问题,从实验准备、实验进行、实验处理这三个阶段进行深入探究与原因分析,并给与改进措施,旨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2025年17期 v.53 181-1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4K]
  • 物理化学综合实验设计:Mo基MCM-22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催化甲烷脱氢芳构化反应

    胡静;谢艳光;陈晓东;刘景林;

    随着全球天然气/页岩气储量的不断上升,如何高效转化甲烷成为高附加值的化工产品已成为科研和工业领域的重要课题。本文介绍了一个物理化学综合实验教学实践,即甲烷脱氢转化为芳香烃(如苯、甲苯、二甲苯等)反应催化剂的制备及性能测试。该实验包括Mo基催化剂制备、XRD测试、扫描电镜、傅里叶红外表征、NH_3-TPD及催化性能评价。通过一系列精心策划的实验活动,不仅可以使学生了解甲烷催化转化为芳烃前沿科技领域,而且可以提升学生综合运用化学理论、实验技能及现代分析技术的能力。这类实验设计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实践能力及团队合作精神具有重要意义。

    2025年17期 v.53 184-1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3K]
  • 以学生为中心,三草酸合铁(Ⅲ)酸钾的制备和铁离子含量测定的教学探索

    刘晓莉;张颖;杨春;丛继坤;李志强;

    无机化学实验是培养大一学生自主学习、实践技能、创新精神的关键环节,教学中遵循“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以“三草酸合铁(Ⅲ)酸钾的制备和铁离子含量的测定”为例,开展综合性实验的探索与实践。产品制备环节有助于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和探索精神,铁离子含量的测定旨在锻炼学生数据分析能力和测试仪器的规范使用,感光性质的验证增加了课堂的趣味性。

    2025年17期 v.53 188-190+1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9K]
  • 应用台式核磁共振波谱仪确定未知样品组分及结构的探究性实验设计

    刘敏;张尚青;张曦;

    依托东北大学理学院化学实验教学中心公共实验平台的核磁共振波谱仪,将抽象的核磁共振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技能紧密结合开展本科生实验实践教学。该实验强化核磁共振波谱仪的应用训练,并引入红外光谱,设计成研究型教学实验;通过平行分组、实时讲解以及反复练习等方式,使学生掌握核磁共振波谱仪分析的关键技能与知识,同时通过仪器联用让学生学习与应用多种波谱技术进行物质结构分析的方法,充分发挥核磁共振波谱仪在教学服务、人才培养中的作用。

    2025年17期 v.53 191-1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7K]
  • 环境化学开放性实验:耕地土壤重金属Cd的钝化

    王文清;张顺喜;胡纯;黄岚;

    设计了生物炭材料对土壤Cd的钝化实验,该实验利用了生物炭本身含有的官能团通过与Cd发生络合反应,同时影响包括pH、CEC等土壤性质从而影响Cd的存在形态等原理,并将其与现代测试技术和环境化学实验教学相结合。采用高温制备生物炭材料,通过对土壤性质指标的测定和有效态Cd含量的测定,探讨不同生物炭材料对土壤Cd的钝化效果及影响因素。本实验可以让学生理解生物炭钝化剂对土壤重金属Cd的钝化原理包括络合螯合作用、沉淀作用、离子交换吸附等;了解原子吸收光谱仪测定的基本原理,并熟悉其操作步骤,获取生物炭材料制备等方面的知识。实验过程包括土壤基本性质的测定,钝化材料的制备,方案的设计,土壤Cd(有效态及总Cd)的测定,比较不同生物质炭钝化剂及投加量对Cd的钝化效果。该开放性实验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促进学生理论知识、综合能力及综合素养的有机融合。

    2025年17期 v.53 199-2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8K]
  • 海藻酸铜气凝胶吸附去除四环素实验设计

    张秀霞;左帅;刘其友;孙娟;顾莹莹;

    针对水体中的新污染物四环素污染问题,设计实验以浓度2%海藻酸钠为原料,2%的硫酸铜溶液为交联剂,采用二次冷冻干燥技术制备海藻酸铜气凝胶CA-2,用于四环素吸附去除。考察海藻酸铜气凝胶的表面性质和吸附四环素条件,结果表明海藻酸铜气凝胶比表面积为0.400 m~2·g~(-1),孔隙率为85.4%,其对TC的吸附速率较快且平衡吸附量最大,可达142.23 mg·g~(-1);CA-2气凝胶吸附TC后仍保持其贯通的多孔结构和整体形貌;分别在25℃、35℃、45℃进行吸附实验,计算所得的吉布斯自由能ΔG~0分别为-4.93、-6.81、-8.69 kJ·mol~(-1),均为负值,表明吸附过程是容易进行的且是自发的,并不需要外界作用。在该实验的设计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问题分析能力。

    2025年17期 v.53 203-2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3K]
  • 含氟离子液体凝胶制备及力学性能研究综合实验

    郑汶江;李颜利;王蓉;

    以培养有机氟材料高素质复合型人才为目标,在学校理论课程体系的基础上,推荐一种有机氟材料力学性能测试实验。以丙烯酸六氟丁酯和甲基丙烯酸丁酯为单体,在1-丁基-3-甲基咪唑二(三氟甲基磺酰)酰亚胺通过自由基聚合制备含氟离子液体凝胶。采用电子万能试验机对该离子液体凝胶的杨氏模量、断裂强度、断裂伸长率等力学性能进行测试。从实验材料的制备、样品准备、数据采集和分析等环节的教学,培养学生有机氟材料力学性能测试实验技能。此外,通过对材料低温和常温条件下力学性能的测试和对比,加深学生对有机氟材料耐低温性的理解,补强学校有机氟材料优势学科方向人才培养方案。

    2025年17期 v.53 207-2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0K]

  • 《广州化工》投稿须知

    <正>《广州化工》创刊于1973年,刊号为ISSN1001-9677,CN44-1228/TQ,半月刊,每月15日和30日出版,国内外公开发行。《广州化工》是广州化工研究设计院、广州市化工行业协会、广州市化学化工学会联合主办的综合性化工科技刊物,是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统计源刊,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美国《化学文摘》(CA)重点收录期刊,全国石油和化工行业优秀期刊,广东省、广州市优秀期刊。《广州化工》在全国享有较高的声誉。本刊设有栏目:专论与综述、科学实验、分析测试、环境保护、化工机械、生产技术、教学园地、安全与管理等。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为了规范投稿文章,特拟定如下投稿格式和要求,请作者参照。

    2025年17期 v.53 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5K]
  • 化工人一定要看的《广州化工》电子期刊上线啦

    <正>你还在为写论文查找不到相关文献而烦恼吗?还在为去图书馆查阅书籍却发现人挤人而感到不适吗?还在为购买了相关书籍后发现资料单一且实用性不高而头疼吗?还在为期刊过厚翻阅费时不够轻便而感到疲惫吗......为了给您带来便捷的阅读体验,让您无论何时身处何地都可以随心所欲地查阅相关资料;我们紧跟新媒体发展趋势,《广州化工》电子刊当前已在官网正式上线。一电子刊在线阅读和下载电子刊以纸质刊内容为基础,将传统的纸质印刷物进行数字化,可在线阅读或下载保存,满足不同层次人群的阅读方式,实现了相比纸刊内容更加丰富和便利的阅读体验。电子刊和纸质刊同时出版上线,以供读者在第一时间查阅阅读。

    2025年17期 v.53 2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4K]
  • 《广州化工》被评为全国石油和化工期刊学术期刊50强

    <正>《广州化工》期刊是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化工科技刊物,国内统一刊号CN44-1228/TQ,国际标准刊号ISSN1001-9677,半月刊,每月15号和30号出版,国内外公开发行。本刊曾先后获得广东省、广州市科技情报成果奖,分别荣获广州市优秀期刊称号、广东省优秀期刊称号和全国优秀科技期刊称号。《广州化工》是《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和《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是万方数据(ChinaInfo)系统科技期刊群上网期刊,可用于中、高级职称评定,研究生毕业。

    2025年17期 v.53 2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2K]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