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春蕾;胡靖雯;陈茗;
Beckmann重排反应是指酮肟在酸催化下,发生分子内重排,生成相应酰胺的反应,是有机和药物合成中的重要方法之一。气相条件下的重排反应对环境的污染和设备的伤害较小。简要对近年来应用于气相Beckmann反应中的多组分氧化物催化剂、金属磷酸盐催化剂、分子筛催化剂三大类固体酸催化剂进行了评述,主要以环己酮肟的重排为例,通过统计形成己内酰胺的选择性和产率,比较各催化剂的催化性能的强弱以及简单探讨改性后催化剂的性能变化。
2017年22期 v.45 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K] - 罗显峰;金庆辉;孙雄康;
木质素作为自然界中唯一的一种可再生苯环聚合物,储量巨大,可以被作为重要的化工原料。但由于木质素本身复杂的分子结构及其惰性,使得木质素的高效利用转化问题一直阻扰着木质素工业的发展。近年来,通过催化液化的方法将木质素转化为小分子化学品成为一个研究热点。本文对木质素催化液化过程中所用催化剂的种类和研究现状作了概述。
2017年22期 v.45 4-5+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K] - 农仲文;刘晓静;曾晓房;于立梅;
山竹是一种产自马来群岛的优稀水果。果肉中丰富的营养能较好地供给人体所需。约占整果55%的果壳富含有黄酮类化合物、呫吨酮类化合物、花色苷、原花青素等活性成分,使其具有抗炎镇痛、抗氧化、抗癌、抗菌等生理活性,由此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医学、化工等多方面。本文就山竹果综合利用现状及其活性提取物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开发指导我国山竹全果资源的综合利用。
2017年22期 v.45 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K] - 赵莹莹;高原;王越;王曦;咸玥桐;李凡;
葡萄籽作为葡萄加工产业的副产物,有着丰富的营养成分。葡萄籽多酚类物质作为葡萄籽的主要活性成分之一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是一种很好的自由基清除剂和脂质过氧化抑制剂。本文对葡萄籽多酚类物质的不同提取方法进行了综述及比较,并对葡萄籽多酚物质的抗氧化活性方面的研究进行了综述。葡萄籽多酚类物质因其优良的抗氧化能力,在食品、药品、化妆品等多个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2017年22期 v.45 9-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K] - 赵海敏;张天任;郭志刚;刘学;赵瑞瑞;
板栅作为铅酸蓄电池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其性能优劣对电池的整体性能有重要的影响,而铅基合金作为板栅的唯一原料,其研究进展备受研究者们关注。本文综述了铅酸电池铅基合金的发展历程和现状,阐述了含镉合金和含砷合金的淘汰原因。介绍了铅钙合金的优势,综述了在铅钙合金中添加稀土元素的相关研究,以及稀土元素对铅钙合金的性能影响。展望了稀土元素在铅钙合金中的应用前景,并对铅基板栅的未来发展进行了预测和评述。
2017年22期 v.45 12-13+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K] - 刘秀然;唐关平;邱肇炉;许想姣;
硒自从1817年被发现以来,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逐渐意识到它的重要性。关于硒的作用引起了一些领域相关人员的探究,本文就近年来硒的相关文献对硒及其化合物的发展现状进行了综述,主要从硒的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归纳、总结:在生物机体内起着重要的生命调控作用,参与了生命过程中的许多反应;药理作用;催化领域;生态环境方面的影响等。最后对未来的研究工作进行了展望。
2017年22期 v.45 14-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K] - 陈浩;张枫;王中正;邹俊波;熊光城;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众多领域产生的高盐废水对人类生活环境造成了恶劣影响。文章首先简要介绍了高盐废水的定义及其来源,主要分析了石油炼化过程中产生的高盐废水的性质。然后从高盐废水的常规处理工艺、浓缩技术、零排放技术三个方面介绍了目前高盐废水的处理方法,并对比分析了各种处理技术的优缺点。最后提出了今后高盐废水处理技术的发展方向。
2017年22期 v.45 17-18+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K]
- 陈俊;王康;霍宏斌;喻王李;汪锋;
设计合成以咔唑衍生物三聚咔唑为主体结构的共轭多孔聚合物TAT-PY,以及对比聚合物CZ-PY。首次研究引入三聚咔唑单元后,共轭聚合物的热力学,光学,电化学性质与光催化性能。两种聚合物热力学分解温度均超过400℃。三聚咔唑单元的引入使聚合物的紫外吸收红移,光催化性能得到较大提高。结果表明,三聚咔唑是一个令人满意的电子给体单元,拓宽了有机共轭光催化材料的结构。
2017年22期 v.45 19-22+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7K] - 杨安平;朱水源;
以羧甲基壳聚糖为原料,与3-氯-2-羟丙基三甲基氯化铵、乳糖反应,用KBH4还原,合成半乳糖季铵化羧甲基壳聚糖,并对其进行结构表征、测定其氨基取代度与溶解性能。结果显示,合成产物IR中有出现三甲基季铵离子中的-CH3吸收峰,NMR中有三甲基季铵离子中的-CH3吸收峰,并有3处出现半乳糖基上的相邻-OH所裂分的双峰,氨基取代度为55.7%,在水中溶解性能较好。结果表明,该方法可合成半乳糖季铵化羧甲基壳聚糖。
2017年22期 v.45 23-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7K] - 吴月红;
用乙酰乙酸乙酯为起始原料,在醋酸溶液中与亚硝酸钠反应生成2-羟亚胺-3-氧代丁酸乙酯,然后在醋酸中经锌粉还原后与苯乙酮反应合成了4-甲基-2-苯基-5-乙氧羰基吡咯,产率为48.9%。讨论了反应的各种条件对产率的影响,确定了目标产物最佳的反应条件:反应温度为100~105℃,反应时间为1 h,中间产物与锌粉的质量比为4∶3。该方法简单,原料价廉易得,总产率较高,适合工业化生产。
2017年22期 v.45 27-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K] - 黄宇;王英;樊艳茹;
研究了以蒽醌为结构组成部分的氮杂套索醚的合成方法。以1,8-二羟基蒽醌为合成起始原料,在碳酸钾为碱加热下将其与溴乙酸乙酯成醚得到中间体蒽醌二乙酯(1),再将中间体1分别与乙二胺、间苯二胺和二乙烯三胺三种脂肪胺在甲醇溶剂中回流,通过胺解反应得到含蒽醌的最终化合物氮杂冠醚2a~2c。最后,以核磁对合成的基于蒽醌的氮杂套索醚进行了结构确证。
2017年22期 v.45 30-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K] - 蒋小飞;张嫩玲;
通过在格兰地新3位引入不同的烷基合成了3个新的化合物,对目标产物利用质谱(MS)和核磁共振谱(NMR)进行结构表征,通过倍半稀释法进行了其进行了抗菌活性评价,进行初步的构效关系研究。衍生物抗菌活性明显提高,其中3-O-月桂基格兰地新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MIC为15.62μg/m L和对枯草杆菌MIC为15.62μg/m L。引入不同长度的碳链可以改善格兰地新的亲脂性有助于提高格兰地新的抗菌活性,其中3-O-月桂基格兰地新的抗菌活性最好。
2017年22期 v.45 32-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K] - 刘涛;张继朋;董文英;张卫红;
超疏水材料是一种用处比较广泛的新型材料,具有自清洁,抗腐蚀,流体减阻等特性,因而其制备及应用成为备受瞩目的课题。本文以正硅酸乙酯(TEOS)为硅源,氨水为催化剂,在乙醇介质中合成了纳米二氧化硅;而后用十二烷基三甲氧基硅烷(WD-10)为改性剂对纳米二氧化硅进行了疏水化改性,最后通过浸涂的方法将疏水性纳米二氧化硅负载到不同材质的织物表面。采用激光粒度仪、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以及接触角测量仪等仪器对所得产品进行了表征,证实经该溶胶处理后的织物具有超疏水性。
2017年22期 v.45 34-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9K] - 金秋;李蒙;魏海英;
设计合成了以Eu为金属骨架,均苯三甲酸(H3BTC)为配体的复合材料Eu(BTC)·(H2O)6,通过X-射线衍射、氮气吸附和荧光光谱等表征了该材料的结构和荧光特性。通过荧光强度的变化研究了该材料对溶剂小分子的识别,研究结果表明:在九种不同极性的溶剂分子中显示不同的荧光强度;与中等极性的乙腈溶剂相比,随着强极性的氯仿溶剂的加入量增加,荧光强度逐渐增加,相反随着非极性丙酮溶剂的加入,荧光强度逐渐降低。为该材料作为识别不同极性的小分子提供重要的实验依据。
2017年22期 v.45 37-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9K] - 秦旺平;付锦峰;肖鹏;
采用一种新型的空心玻璃微珠材料,经过熔融共混技术制备了一种空心玻璃微珠填充阻燃HIPS材料。通过数字化化冲击仪,垂直燃烧(UL 94)、维卡软化点温度测试仪和扫描电镜等测试方法,研究了空心玻璃微珠填充阻燃HIPS材料的综合性能。结果表明:空心玻璃微珠填充阻燃HIPS材料具有较低的密度,较好的耐热性,稳定的阻燃性能,当添加量超过5%时,对材料韧性影响较大,需要采用表面处理技术来提高其与树脂基体的结合力。
2017年22期 v.45 41-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8K] - 鲁毅;高少东;孙志伟;
为了制备一款喷涂型无溶剂重防腐涂料,本研究以双酚F环氧树脂、间苯二酚环氧树脂、腰果酚缩水甘油醚为基料主要成分,以自制混胺为固化剂,在此基础上添加颜填料、助剂,经分散、研磨、过滤制得。经测试本产品混合粘度为2590 MPa·s-1、热变形温度为94℃、附着力为18.5 MPa、耐沸水、耐盐水、耐热原油、耐酸碱、耐中性盐雾性能优越,可进行喷涂,适合工业重防腐领域大面积应用。
2017年22期 v.45 45-47+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1K] - 马芳珍;刘嘉伟;蒙永明;
采用共混的方法制备聚氨酯硬质泡沫辊轮脱模剂,研究了添加微晶蜡的不同份量和猪油温度对脱模剂脱模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微晶蜡含量的增加,脱模剂的脱模能力出现最大值后,如再增加会影响辊轮的外观。随着猪油温度的增加,脱模剂的脱模性能也出现最大值,但是如再增加将降低脱模剂的脱模性能。当微晶蜡含量达47%、猪油温度为48~50℃时脱模率最高,微晶蜡的加入量对辊轮的密度和耐热性能影响不大。
2017年22期 v.45 48-49+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7K] - 李鑫;罗君;李慎林;
在298.15 K时用电导法、表面张力法研究了β-环糊精(β-CD)与胆汁盐类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脱氧胆酸钠(NaDC)、胆酸钠(NaC)的包结作用。研究表明:NaDC、NaC与β-CD形成包结物,经最小二乘法拟合,在一定的物质的量浓度范围内临界胶束浓度(CMC)随着β-CD浓度的增大呈线性增加关系。用数学方法计算出β-CD与NaDC、NaC形成1∶1型的稳定包结物的包结常数5450 kg/mol,它将对模拟酶催化具有重要的理论。
2017年22期 v.45 50-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0K] - 谭雅文;丁雪;
应用巨正则蒙特卡洛方法进行了干气组分在ZSM-5中的吸附模拟研究,得到了温度823 K,压力0~1000 k Pa范围内的单组分吸附热与吸附等温线,以及400 k Pa下的混合气吸附量和粒子云图。结果表明,在823 K下,C1~C6烷烃的吸附热与氢原子数之间存在线性关系,并且分子体积越大,吸附能力越强。干气组分共同吸附时,组分之间存在竞争吸附,H2和C2H6的吸附能力高于C2H4。C3及更小分子在ZSM-5分子筛孔道中的吸附位置不具有明显选择性,较大分子趋于吸附在孔道交叉处。
2017年22期 v.45 56-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7K] - 葛海峰;张伟;
以2-氯吡啶和双氧水为原料,在酸催化下合成2-氯吡啶氮氧化物,然后用氢氧化钙进行催化剂回收,再加入适量的碳酸钠除去残留的钙离子,最后经过滤和精馏得到白度符合企业要求的2-氯吡啶氮氧化物,它可以用于合成重要的化工品吡啶硫酮钠。因碳酸钠的加入显著影响产品质量,因此重点考察了碳酸钠的加入量对2-氯吡啶氮氧化物和吡啶硫酮钠溶液白度和稳定性的影响。
2017年22期 v.45 59-60+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K] - 郝晓东;余峰进;陆海全;陈卓贤;吴祖良;姚水良;
实验使用活性氧化铝(γ-Al_2O_3)去除打印过程中产生的颗粒物,分析了墨粉的形貌和粒径,研究了γ-Al_2O_3对打印过程产生的颗粒物的去除特性。研究发现:墨粉是大小在纳米和微米之间的不规则颗粒物。打印过程产生的颗粒物的粒径分布在50~200 nm,总个数浓度可达3.10×105个/cm3。适度增大净化系统的气体流量和γ-Al_2O_3用量有助于颗粒物的去除。当净化系统气体流量为8 L/min,γ-Al_2O_3用量为200 g,去除率可达70%以上。可见,γ-Al_2O_3净化系统对打印过程产生的颗粒物有较好的去除效果。
2017年22期 v.45 61-64+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5K] - 温健飞;徐新华;庄杰;赵辉;
针对兆瓦风机叶片用玻璃纤维连续毡,将国产连续毡与进口连续毡进行了同等实验条件下的对比分析,分别考察了两种玻璃纤维连续毡的均匀性、导流性能、力学性能以及对玻璃纤维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等。结果表明,国产连续毡力学性能和对玻璃纤维复合材料力学性能影响均相当于进口连续毡,可以适用于制造兆瓦级风机叶片,但是需要在成型的稳定性上做进一步改进。
2017年22期 v.45 65-66+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9K] - 吕海洋;苏恩格;王运雷;冯桐;倪海涛;朱江;
以V型45钢为试验对象在不同的回火温度(230℃、430℃、575℃)进行处理,利用金相显微镜对其显微组织及物相进行分析;用显微硬度计、冲击试验机对其显微硬度和冲击韧性进行测试。结果表明,回火后的组织变化各不相同,不同回火温度区间得到的组织分别为回火马氏体、回火托氏体以及回火索氏体;显微硬度随着回火温度的升高先升高后下降;而冲击韧性随回火温度的升高先降低后升高。
2017年22期 v.45 67-69+1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8K] - 苗文静;宋杰;刘宁;何雪平;冯福绿;仉春华;
药厂薄膜包衣液废水COD浓度高、可生化性差,属于难生物降解的有机废水。本研究将Fenton试剂氧化技术与AB法工艺(生物处理)相结合,处理该难降解有机废水,取得了一定效果。通过正交试验,确定Fenton试剂氧化最优条件:Fe SO4·7H2O浓度为1.5 g/L、H2O2浓度为30 m L/L、反应时间120 min;在此条件下,Fenton试剂氧化处理包衣液废水的COD去除率为83.7%;AB法工艺在容积负荷为1.5 kg COD/kg MLSS·d、运行时间50 min时,COD去除率为70.1%;COD的总去除效率达到95%。为药厂薄膜包衣液废水处理提供了一项可行的处理技术。
2017年22期 v.45 70-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5K] - 李佰战;龙海波;杨鹏博;万俊亮;
介绍了铝型材专用聚酯/TGIC型砂纹粉末涂料,针对砂纹粉末涂料生产使用过程中经常出现的光泽异常问题进行了分析。砂纹粉末涂料光泽异常往往会导致涂膜的颜色差异影响装饰性、更甚者影响到涂膜的性能。通过分析探讨影响铝型材专用砂纹粉末涂料光泽稳定性的影响因素,并对各个影响因素进行了条件对比实验。实验的最终结论是:砂纹剂、固化剂的添加量对砂纹粉末光泽稳定性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2017年22期 v.45 73-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K] - 刘丹;彭鹏辉;张毅;薛艾奇;汪海峰;
以间氟苯胺和乙氧基亚甲基丙二酸二已酯为原料,经conrad-Limpach-Knorr合成法,合成苯氨基亚甲基丙二酸二乙酯,再经过环化、水解、脱羧得到7-氟-4羟基喹啉(5),化合物5经过氯化到7-氟-4氯喹啉。7-氟-4氯喹啉与间甲氧基苯胺或邻甲氧基苯胺反应生成7-氟-4-苯氨基喹啉化合物(J1和J2)。其结构经1H-NMR和ESI-MS确证。用MTT法对所合成的化合物进行体外抗肿瘤活性的评价,用分子对接观察化合物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蛋白的作用模式。
2017年22期 v.45 76-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9K] - 刘善和;张强;刘敏;方红新;吴海峡;张令伟;丁美奇;
N-羟基-N-2-[N-(对氯苯基)吡唑-3-氧基甲基]苯基羟胺是以2-[(N-对氯苯基)-3-吡唑氧基甲基]硝基苯和水合肼为原料合成的,考察了催化剂中Pt含量,原材料配比,水合肼滴加时间和反应温度N-羟基-N-2-[N-(对氯苯基)吡唑-3-氧基甲基]苯基羟胺收率的影响。在最优条件下,N-羟基-N-2-[N-(对氯苯基)吡唑-3-氧基甲基]苯基羟胺的收率为95.0%以上,该路线简单经济,条件温和,收率高,适合工业化生产。
2017年22期 v.45 79-80+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K]
- 范露;袁玲;
以低聚壳聚糖为原料,加入不同的含氟苯甲酸,采用氯化亚砜法,经氯化、酰化、加成反应合成壳聚糖缩乙酰含氟苯甲氨基硫脲,采用红外光谱、核磁波谱的分析手段对其结构定性分析,确定其官能团、取代位置、晶体性质。研究结果表明,合成的六个化合物均未见文献报道,合成产物红外光谱和核磁波谱均显示产物合成成功。该合成路线在无水条件下操作、反应条件温和、分离纯化简便。本研究成果可为含氟农药的开发提供新途径。
2017年22期 v.45 81-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3K] - 旷湘楠;刘时乔;
从麦冬70%乙醇提取物中,用Sp825大孔吸附树脂、ODS-C18等柱色谱分离得到6个甾体皂苷类成分。通过波谱分析及正反相色谱测定等手段全部鉴定出其结构,分别为麦冬皂苷D(1),麦冬皂苷D'(2),(25R)-Δ5(6)-烯-螺甾-3β,14α,17α-三羟基-3-O-α-L-吡喃鼠李糖基-(1→2)-β-D-吡喃葡萄糖苷(3),(25R)-龙血树皂苷F(4),(25R)-Δ5(6)-烯-螺甾-3β,14α-二羟基-3-O-α-L-吡喃鼠李糖基-(1→2)-[β-D-吡喃木糖基-(1→4)]-β-D-吡喃葡萄糖苷(5),偏诺皂苷元-3-O-α-L-吡喃鼠李糖基-(1→2)-[β-D-吡喃木糖基-(1→4)]-β-D-吡喃葡萄糖苷(6)。
2017年22期 v.45 85-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K] - 孙雪花;李丽;李浩;封晓俊;
通过研究阿奇霉素与酸性铬兰K之间的荷移反应,建立了测定阿奇霉素含量的荷移光度新方法。以蒸馏水为溶剂,阿奇霉素溶液与酸性铬兰K水溶液在室温下荷移反应10 min,可形成1∶1型荷移络合物,在最大吸收波长607 nm测定。阿奇霉素在6.67×10-7~1.33×10-5mol/L浓度范围内呈良好线性,检出限为1.96×10-7mol/L,回收率在98.60%~99.20%之间。此法以应用于阿奇霉素样品的分析,结果满意。
2017年22期 v.45 88-89+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K] - 赵伟伟;王颢颐;任燕;
采用Agilent ZORBAX SB-C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乙腈(A)-水(0.2%磷酸,B)为流动相,梯度洗脱(0~15 min,5%~15%A;15~85 min,15%~35%A),流速1 m L·min-1,检测波长270 nm,柱温25℃,进样量10μL,建立了不同产地半枝莲药材的指纹图谱。其精密度、重现性以及稳定性良好。以野黄芩苷作为对照峰,标定了13个特征峰为其共有峰。采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软件进行测评,8份药材的相似度介于0.953~0.768。主成分分析获得2个主要成分,累积贡献率可达80.347%。应用指纹图谱并结合主成分分析,能够准确的评价半枝莲药材的质量。
2017年22期 v.45 90-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7K] - 王伟;刘欠;王莹;刘华龙;潘春秀;
以氮气作为载气,在高纯氧气氛下采用高温燃烧红外吸收光谱法直接测定煤、焦炭及煤焦油中的全硫。研究了电阻炉温度、称样量对测定结果的影响。实验表明,高温燃烧红外吸收光谱法测定煤及焦炭中的硫,电阻炉的适宜温度为1300℃,称样量在200~400 mg之间;测定焦油中的硫,电阻炉的适宜温度为900℃,称样量在40~70 mg之间。该方法操作简便,分析自动化,可用于直接测定煤、焦炭及煤焦油中的硫,准确度高,精密度良好,相对标准偏差均低于1%。
2017年22期 v.45 93-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K] - 潘翠柳;甄丹丹;丘琴;许玉华;甄汉深;张雪兰;
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法对十批不同产地的罗汉松实进行分析,并采用OMNIC8.0红外软件和SPSS19.0软件处理和分析实验数据,从而建立罗汉松实一种符合自身特点的鉴别分析方法,为罗汉松实的鉴别和质量评价提供实验基础。通过对不同产地的罗汉松果实的红外光谱数据进行分析,获得了罗汉松实红外指纹图谱,并进行相似度计算和聚类分析。本实验所采用的技术及建立的方法简单、快捷准确、耗时短,可为罗汉松实定性鉴别的研究以及进一步的开发和利用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
2017年22期 v.45 96-98+1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3K] - 朱志灵;张勋;马迟;张松柏;徐伟;陈頲;林羽;
本实验旨在建立反相高效液相柱前衍生化色谱法测定壳聚糖喷雾剂盐酸氨基葡萄糖含量。实验采用Kromasil C18色谱柱,以乙腈-0.05%磷酸盐缓冲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0.6 m L·min-1。实验结果表明,制剂中盐酸氨基葡萄糖衍生化后产生的2个异构体均达到良好分离,加样回收率平均值为90.09%,RSD为0.91%。本实验所建立的反相高效液相柱前衍生化色谱方法专属性强,可用于壳聚糖喷雾剂质量控制。
2017年22期 v.45 99-1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7K] - 田丽梅;向明;耿永勤;
比较了2种样品前处理方法(提取液冷冻处理和提取液不做冷冻处理)对烟叶样品中多菌灵和甲基硫菌灵残留测定的影响。结果表明,提取液冷冻处理与否,对2种农药残留测定的精密度影响不大,但提取液冷冻处理与不处理对多菌灵残留测定的准确度有影响,冷冻处理提取液会降低多菌灵的回收率,使测定值偏低。对甲基硫菌灵残留测定准确度的影响则不明显。因此采用标准方法涡旋振荡提取样品农药残留时,提取液不应冷冻处理。
2017年22期 v.45 102-1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K] - 周天行;王晓岗;
采用恒电位法在玻碳电极表面沉积线度100~200 nm、具有八面体结构的氧化亚铜,再将多壁碳纳米管(MWCNTs)修饰到其表面,制备MWCNTs/Cu2O/GC修饰电极。在pH=5.8的Na Ac-HAc缓冲液体系中,该电极对间苯三酚表现出良好的电催化活性。优化了实验条件,建立了间苯三酚的高灵敏检测方法。在2.5×10-9~6.5×10-6mol/L浓度范围内,其氧化电流与浓度呈线性关系。检测限为8.3×10-10mol·L-1。对模拟水样进行测定,回收率97.0%~103.5%。
2017年22期 v.45 104-1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6K] - 刘长虹;彭曼宇;李永辉;李友宾;秦贞苗;
采用薄层色谱法对高良姜颗粒剂中的高良姜进行定性鉴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对颗粒剂中五种主要有效成分DHPA、DHPB、DHPC、高良姜素、山奈素进行定量分析。结果显示薄层色谱中斑点清晰,易于识别,HPLC法精密度、重现性良好,DHPA在5.46~43.68μg、DHPB在2.268~18.144μg、DHPC在4.14~33.12μg、高良姜素在3.08~24.64μg、山奈素在1.28~10.24μg内均较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100.23%(RSD=2.64%)、101.43%(RSD=3.06%)、105.00%(RSD=1.44%)、97.18%(RSD=1.17%)、98.54%(RSD=1.06%)。样品中5个化合物的平均含量分别为5.0147%,0.9287%,3.7013%,2.3520%,0.5192%。
2017年22期 v.45 107-110+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5K] - 曾勇;邓文娟;张莹娇;
采用盐酸-氢氟酸消解掺杂有二氧化锆的镍钴锰酸锂样品,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仪(ICP-AES)测定锆含量,从而建立了一种快速测定掺杂有二氧化锆的镍钴锰酸锂样品中的锆含量的分析方法。方法选择Zr-343.823 nm为测试波长,标准曲线的线性相关系数为0.99987,结果相对标准偏差(RSD,n=10)为0.67%,加标回收率为98.53%~101.25%,用标准加入法验证结果与标准曲线法结果相符。所建方法测试结果可靠,可用于日常检测。
2017年22期 v.45 111-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2K] - 许倩影;向祥蓉;徐丽辉;欧文永;周松;
测量不确定度是反映被测量值的分散性、与测量结果相联系的参数,是对测量结果质量的定量表征。文章根据ASTM E1019-11进行实验,对样品重复测定、标准样品重复测定、空白重复测定这三项A类不确定度进行了测量,对标准物质定值的不确定度、称量、仪器等的B类标准不确定度进行了计算,提出了计算过程所需的各参数的采集和计算方法,认为影响红外吸收法测定镍基合金中碳、硫元素的主要因素为标准物质的使用。
2017年22期 v.45 114-1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K]
- 曹雪玲;连丽丽;陈萍;刘岩;
食品分析课程以分析化学为基础,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学习,使学生对食品工业生产中分析检测有一个深层次的了解,为将来从事食品工业生产方法的开发、生产中个个环节的分析与设计、分析检测运行管理等工作奠定基础。结合本校课程培养要求及开课对象是大四学生的特点,从教学方法与方式、教学质量管理、教学环节管理等方面出发,对该课程的教学改革的总结和探讨。
2017年22期 v.45 148-1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K] - 植中强;杨海贵;吴燕妮;胡鹏;
无机化学设计性实验是普通高校《无机化学实验》课程非常重要的教学内容,起着综合培养大学生各种实验能力的作用。根据无机化学设计性实验的特点,对无机化学设计性实验内容的选择和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实践表明,无机化学设计性实验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只要不断地完善"五个做好",无机化学设计性实验的教学就一定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017年22期 v.45 150-1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K] - 刘楠;李泽全;曹渊;徐彦芹;
综合设计实验避开了传统实验课程的机械化教学,将学生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获取知识。以"化学平衡及含铬废液的处理"为例,学生通过自拟方案、实验验证、分析讨论及数据处理等全程参与到实验教学环节,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更是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分析问题和处理问题的能力,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以及创新能力。
2017年22期 v.45 152-1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K] - 金丽;张建坡;连丽丽;曹雪玲;
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推动着高等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交叉与渗透,它不仅是一种计算工具,同时也是一种重要的思维方式。尤其是微积分通过对变量进行近似计算和求解来实现对变量变化规律的认识而被广泛地运用到了各个学科。以分光光度法中朗伯定律公式推导、电化学分析中化学计量点确定和色谱中灵敏度的计算为例,阐述了微积分在仪器分析中的应用,使学生尽快理解微积分思想,熟练运用微积分的方法分析仪器分析问题。
2017年22期 v.45 154-1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7K] - 王光辉;匡亚莉;邓建军;李海生;陈梦琦;
为了培养学生现代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研究能力,结合"理论与实践结合、课内与课外结合"的课程教学思想,对化工仪表及自动化教学中的教学方式、教学内容以及实习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相关教学改革。包括采用趣味教学,对增加工程背景的教学内容,改善实验和实习方式等方法等。经过教学改革知识体系得到完善,综合实践能力加强,工程能力得到了提高。
2017年22期 v.45 157-158+1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K] - 王力;刘立明;贾漫珂;王传华;廖照江;
"固体废物处理与资源化"是我院生态学专业环境方向的专业拓展课程之一。根据本课程的教学特点和现状,结合教学实践,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和目标、教学方法和考核评价体系进行了新教学模式的优化和探索。通过新教学模式的引入,学生在课堂的参与度大大提高,会主动思考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师生互动效果良好,逐步实现应用型复合人才的培养目标。
2017年22期 v.45 159-160+1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K] - 王英磊;李入林;张群安;杜朝军;
精细有机合成单元反应实验是应用化学、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精细化工方向的一门重要实践课程。为实现精细化工行业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分析了精细有机合成单元反应实验教学的现状,从构建项目化教学模式、开展多步综合型实验、引进绿色合成型实验、设置开放创新型实验、制定多元化评价体系等方面,探讨了一些提高实践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
2017年22期 v.45 161-162+1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K] - 赵静;
我校公选课在教学模式、课程设置、教学方法等方面有待提高,在我校开设《现代生活与化学》素质平台课,通过教学团队、教学内容的建设,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在传统课堂讲授模式的基础上增加实践活动环节和网络平台的使用,并以"微课"为媒介尝试开展翻转课堂模式。让学生了解化学在现代生活中的实际应用,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分析和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2017年22期 v.45 163-164+1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K] - 赵晶瑾;康彩艳;
环境化学实验是高等学校环境科学专业的实践课程之一,是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重要专业基础课程。将开放式的教学理念融入实验教学中,可以培养学生主动思考,自己动手,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结合教学实践,从实验内容的设计、教学方式与评价体系的多样化、开放式学习效果等几个方面,对开放式实验教学的优势、存在问题及改进策略进行了初步探讨。
2017年22期 v.45 165-1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K] - 于青;王忠卫;刘蕾;黄小文;
仪器分析法是以物质的物理性质为基础的分析方法,其在化学、材料、生物等众多学科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仪器分析课程是化学相关专业的必修课程。针对课程内容复杂、学生难以融会贯通的情况,结合多年教学经验,详细阐述了对比法在仪器分析教学中的应用。这一方法的引入有利于学生掌握仪器分析知识体系,有助于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2017年22期 v.45 167-168+1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K] - 刘阳;贺艳;刘运美;彭俊梅;郭玉;
《仪器分析》是采用各种先进的仪器对物质进行定性或定量分析的一门课程。作为药学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基础必修课,该课程存在着教学内容繁杂、课程内容陈旧、教学方式单一等问题。本文分析了南华大学药学专业《仪器分析》课程的教学现状,并从师资队伍的建设、教学内容的调整、教学手段的运用、网络教学的辅助和实验教学的强化等方面对该课程的教学改革进行了初步的探索。
2017年22期 v.45 169-1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K] - 惠华英;雷志丹;范习之;张晓青;黄莺;李红;
科技为人类带来幸福的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学生的化学实验也对环境产生着危害。保护环境必须深入人心。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需要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环境保护措施的实施,对学生进行绿色化学理念的教育和渗透,培养学生环境保护意识。物理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我们从各不同角度进行绿色化学理念的实施和渗透,培养学生良好的环境保护意识。
2017年22期 v.45 171-1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K] - 胡志锋;蒋恩臣;
以教学方法和考核评价方式为出发点,通过多媒体与板书结合式教学法、案例式实践教学法和引导探讨式教学法进行教学方法的改革与探索,采用考勤表现评价、上台授课表现评价、案例式研究论文考查评价、实践考查评价以及开闭卷相结合考试评价等5方面组成全面综合的考核评价方式,以提升分离工程课程的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与锻炼。
2017年22期 v.45 173-1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K] - 杨惠;苏欣;
生物工程专业作为重点培育的工科专业,应用性和实践性都很强,而校外实习基地建设的规模、层次和水平都对实践性教学有重要的影响作用。独立学院虽有一些前期成功经验可借鉴,但目前已形成良好示范辐射效应的品牌基地数远远满足不了实际需求,尚需对其理论和实践进一步深入研究。尝试从本专业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情况为立足点,探索其构建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从产教融合的角度,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设策略,以期从一定程度上为基地建设者提供科学有力的决策依据。
2017年22期 v.45 175-1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K] - 朱林晖;刘阳闻忆;李宝明;
培养研究生的科研创新能力是研究生高等教育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化工类研究生的科技创新能力对于研究生自身和化工行业未来的发展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培养科研创新能力主要包括培养主动意识、创造学术氛围、提高导师素质及完善奖励机制等。本文结合这几方面,分析了化工类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的现状,并探讨了培养化工类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的途径。
2017年22期 v.45 178-1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K] - 郑明波;李露露;庞欢;
以"先行组织者"理论为指导,教师把学习材料进行有组织、有序列、完整的编排整理,并且以适当的方式呈现给学生,有助于帮助学生在新知识与旧知识之间建立很好的联系。在无机化学实验教学中,该策略能促进学生学习动机的产生,使学生头脑中的化学知识有效提取、迁移和应用,对新的学习内容起固定、吸收作用,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017年22期 v.45 180-1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K] - 王伟;朱红波;蒋定建;方晓玲;
项目驱动化教学是以项目为单元,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完成学习任务的教学方法。高职学生培养目标是面向企业,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培养应用型人才,促进学生就业。工业分析技术是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的核心课程,在工业分析技术课程中实施项目驱动化教学,结合企业一线实践经验,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分析技能水平,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职业素养,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就业水平和就业质量。
2017年22期 v.45 183-1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K] - 刘祥丽;曾湘晖;王慧娟;杨涛;高恩丽;
介绍了《化工原理》教学的现状和项目教学法的概念。从师生定位、项目选择等方面阐述了化工原理项目式教学应注意的问题,并给出了相应的建议。将包含若干单元操作在内的化工生产过程拆分为若干子项目,使学生在做项目的同时熟练掌握课程涉及的知识点。用项目式教学代替传统的教学方法,使学生更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增强学生学好化工专业知识的信心,化工原理教学改革取得了预期的目的。
2017年22期 v.45 185-1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K] - 葛明;刘栋;李光跃;尚宏周;崔广华;孙晓然;
面对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以创业带动就业的新形势,高等院校一方面应加大对创新人才的培养力度,另一方面应建立一个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来保障创新人才的培养质量。根据华北理工大学新的培养方案,从评价原则、评价主体、评价指标及评价方式四个方面对应用化学专业创新人才培养质量的评价体系进行合理构建。通过对评价体系进行实施并反馈评价结果,发现并纠正不足之处,进一步完善评价体系,从而能有效保证该专业创新人才培养的质量。
2017年22期 v.45 187-1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K] - 王睿;陈敬华;
高校实验室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重要基地。而实验室安全管理是保证实验室开展其他一切活动的前提。江南大学药学院以本科实验教学为安全教育重要平台,给学生灌输安全理念和安全知识;以科研团队为单位,建立"实验室安全准入制度"。探讨了药学院层面从完善硬件、提高师生安全意识、落实安全管理制度和发挥安全监督体系作用等方面开展的工作。
2017年22期 v.45 189-1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K] - 李顺义;朱仁成;张雅君;王梦雷;
随着意识提高和科技进步,环境问题正逐步上升为一个全球性话题。与此同时,创新创业教育在我国方兴未艾,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培养我国环境类专业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成为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问题。本文将环境类专业与创新创业的特点结合起来进行研究,阐述了在适应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条件下,环境类学科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必要性,并对如何培养环境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进行了深入探讨。
2017年22期 v.45 191-1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K]